[ASEANLAND]製造業、房地產與旅遊業盛行 泰國吸引大量中資
作者:黃嬿庭
不論是在泰國安美德公司(Amata)位於羅勇(Rayong)的工業區,或是在觀光勝地芭達雅(Pattaya)的海岸,中文出現的頻繁次數已漸漸趕上了英語與俄語。
隨著中國成長經濟放緩,中國投資客開始向海外尋找成長中的市場,而泰國不僅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多華人少數民族的國家,還是通往東南亞六億消費人口市場的大門,其從工業到房地產,都成為熱門的投資標的。
「泰國往往是中國遊客及投資客的第一站,」泰-中羅勇工業區總裁徐根羅表示,泰國的投資環境,尤其是其投資促進政策,「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地好。」徐根羅也說,現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甚至較泰國要高。
羅勇工業區位於曼谷東南方約200公里處,新興的中國企業自2012年起在此建立起一座座太陽能、橡膠及製造業工廠,目前工業區內共有75家中資企業,徐根羅預估,今年預計將會增長到100家,並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增長到500家。

2014年五月發生政變後,泰國軍政府為平衡與華盛頓之間逐漸冷卻的關係所帶來的影響,與中國在軍事及外交上的互動變得越來越緊密。
經歷了十年的政治動亂,掌權兩年後的軍政府亟欲振興出口及促進國內需求,使得中資在泰國市場備受歡迎。
泰國電子與通訊訓協會主席Visnu Limwibul表示,中資到泰國投資也能使這些企業免於許多國家對中國樹起的貿易壁壘,特別是對太陽能產業及化工產業採取的反傾銷措施。
中國對泰國的投資承諾比起上一季的11億泰銖翻漲了五倍來到57億泰銖。目前對泰最大投資國是日本,近年來中日在東南亞爭相擴大影響力。日本長期作為泰國最大的資金來源,以投資大型汽車工廠為主。中國對泰國的投資承諾,相較於日本的156億泰銖還有一段距離,然而中國對泰投資在北京鼓勵製造業外移以解決國內產能過剩問題的政策下,仍在蓬勃成長。
去年,中國成為僅次於日、美與新加坡的對泰第四大投資國。
為中國與泰國公司提供策略建議的Strategy613執行長Joe Horn-Phathanothai表示,中國目前的對泰投資還只是剛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大規模的投資。「一同走過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的過程,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中資投注於海外產業」。
而在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Lost in Thailand)在中國上映並大受歡迎後,中國旅泰的人數也持續上升,相較於政變後動盪影響觀光客旅泰情況的2014年,增長了七成,而泰國方面也預計今年會有更多的中國旅客到訪泰國。旅遊業者表示,中國旅泰人數並不受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影響,主要是歸功於廉價航空產業的發展。
「我們的產品價格相對低廉,在食物及文化上吸引人,」泰-中旅遊業聯合會會長Ronnarong Chewinsiriamnuai表示,泰國也不像日本和台灣,和中國有政治上的矛盾,「對中國遊客來說極具吸引力」。
泰國方面預估2016年將會有3300萬中國旅客訪泰,將刷新2015年略低於3000萬人的紀錄。
在北京一帶一路的政策推動下,不僅是中國的私人企業,許多國營企業也到泰國開設分公司。中泰雙方日前就從昆明-新加坡的鐵路案討論泰國段的相關合作,但迄今仍未達成共識。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外派人員到泰國,以及許多中國人到泰國購置度假用房,中國對泰國的房地產投資也持續增長,泰國Suttangrak集團經營者Bundit Sirithunyhong表示,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房地產投資,而是開始將泰國作為第二故鄉,同時也作為向東南亞發展的基礎,擴展在此區域的商業版圖。
新聞來源:
- From car parts to condos, faltering Thailand lures Chinese money(Reuters)
- Chinese investors tap deeper into Thailand(Chinese Economic Net)
- 「行走新絲路」專訪泰中羅勇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