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國際法庭南海仲裁案聽證會結束 中菲持續隔空交火

[政經商情] 首輪國際法庭南海仲裁案聽證會結束 中菲持續隔空交火

作者:張君瑋 (Chun-wei Chang)


ICJ pieter musterd
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和平宮。(Photo Credit: Pieter Musterd@Flickr CC BY 2.0)

7月7日至13日,位於海牙的聯合國常設仲裁庭就菲律賓政府提出的南海仲裁案進行首場聽證會。這個案件主要是2013年菲律賓將南海爭議題交國際仲裁,菲律賓控訴中國大陸對南海「九段線」的主權聲張違反《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並認為菲律賓有權開發在菲律賓經濟水域內的島礁。不過,中國大陸拒絕參與仲裁,目前仲裁庭正就本案管轄權與受理資格進行審理。

9_dotted_line
中國大陸的九段線主張。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大陸外交部表示,大陸對南海仲裁案的立場是「不接受、不參與」,認為大陸對南海主權的聲張是基於歷史事實並符合國際法,呼籲菲律賓回到談判協商解決爭議。

近來南海爭議持續擴大,特別是去年以來中國大陸在南海積極進行填海造陸工程,建造飛機跑道、港口、軍事防禦相關設施,更使永暑礁(Fiery Cross Island)成為南沙最大的人工島,引發各界對大陸將「南海軍事化」的疑慮。美國政府多次公開呼籲各方立即停止在南海區域填海造陸,菲律賓、日本等美國盟邦也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近日就連印尼政府也計畫在南海建立新的軍事基地維護領土主權,顯示南海情勢似乎一觸即發。

南海之所以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原因在於這個區域蘊含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也是亞太地區往來印度、非洲等地的要道。大陸、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越南和台灣都宣稱對南海的主權,也使南海問題更加複雜。

目前南海仲裁案的第一次口頭辯論告一段落,仲裁小組表示預計在今年內就本案管轄權與受理資格進行裁決,若仲裁庭確認對菲律賓提出的「全部或部分訴求」具管轄權,將繼續就事證與法理依據展開聽證。

菲律賓必須於本月23日以前就仲裁庭的提問進行書面回應,仲裁庭並允許北京在8月17日前對辯論內容提出書面評論。對於仲裁的可能結果,菲律賓對贏得官司表示樂觀。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