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206] 泰前總理塔克辛女兒貝東丹宣布競選總理、越國家主席阮春福請辭、菲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逃稅案獲判無罪

[東南亞週報206] 泰前總理塔克辛女兒貝東丹宣布競選總理、越國家主席阮春福請辭、菲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逃稅案獲判無罪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206期,為讀者挑選2023年1月14日至1月20日期間,有關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與緬甸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206|Jan. 14-20, 2023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貝東丹。(貝東丹臉書

泰國|泰國前總理塔克辛女兒貝東丹宣布競逐總理之位

泰國前總理塔克辛(Thaksin Shinawatra)最小的女兒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正式宣布在今年即將來臨的全國大選中,競逐總理一職。貝東丹將代表泰國最大的反對黨之一「為泰黨」(Pheu Thai Party)參與選舉,並稱該黨期望在來臨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

貝東丹若順利上任泰國總理,將成為泰國第三位成為總理的欽那瓦(Shinawatra)家族成員。除了貝東丹的父親塔克辛之外,其姑姑盈拉(Yingluck)亦曾擔任過泰國總理,但貝東丹的父親及姑姑皆在軍事政變下被迫下台。貝東丹代表的政黨是其父親在大約20年前所創立的,深得工人階級的支持,在2019年的大選中雖贏得最多席次,但無法組成政府。

事實上,泰國國力發展管理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上個月執行的民調指出,貝東丹目前是支持率最高的總理人選,以大約34%的支持率領先其他人選,如現任總理帕拉育(14.05%)及「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的總理候選人皮塔(Pita Limjaroenrat, 13.25%)。

儘管各候選人已開始進行競選前的布局與準備,泰國於今年的全國大選仍未有確定的日期。泰國選舉委員會表示,確定的選舉時程必須在三種可能的情況中,其中一項發生後才能確定日期,即眾議院在國會會議結束前解散(2月28日)、眾議院在國會會已結束後解散、或是眾議院維持至任期結束時解散(3月23日)。


國家主席阮春福自動請辭。(State Duma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4.0)

越南|為負政治責任 越國家主席阮春福請辭

越南共產黨第13屆中央委員會在1月17日召開會議,批准阮春福卸下越南國家主席職位,而後國會也於18日召開臨時會議批准其請辭,並由國家副主席武氏映春(Vo Thi Anh Xuan)代理

官媒越南通訊社在17日報導,越共中央委員會同意阮春福辭去國家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以及退休的申請。現年69歲的阮春福,在2021年4月時就位國家主席。其在2016至2021年擔任總理期間,在領導政府的新冠疫情防疫政策上做出顯著貢獻。然在其總理任內,多名部屬包含 2名副總理與3名部長有違規情事,阮春福為此「負起政治責任」而申請辭職。

越共中央委員會於12月30日、國會在1月5日同意副總理范平明(Pham Binh Minh)和武德儋(Vu Duc Dam)撤職與退休,但未述明具體原因,據信是因新冠疫情期間,哄抬篩檢試劑價格,以及在救援包機中貪汙而遭撤職。在越南近期的打貪行動中,已有超過100位涉及篩檢試劑弊案,以及37名涉及包機弊案的政府官員與商界人士被逮捕。據2022年的數據顯示,越南共產黨內共有539位黨員因貪汙而被懲戒或調查。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研究員Le Hong Hiep指出,在越南的政治制度中,阮春福的下台並不常見,背後原因恐涉及政治權力鬥爭。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認為,在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帶領的打貪行動下,越南共產黨正在建立「辭職文化」,讓引咎官員自動請辭,以保護黨的聲譽,也讓官員可被從輕發落。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Rappler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菲律賓|菲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被控逃稅 法院宣判無罪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創辦人瑞薩(Maria Ressa)及其公司Rappler先前被指控多項逃稅罪名,本週上訴法院判決宣布無罪,瑞薩表示:「這是真相與正義的勝利。」

瑞薩長年投身媒體,曾任職CNN、菲國最大新聞台ABS-CBN,並在2012年創立了網路新聞媒體Rappler。在杜特蒂執政時期,Rappler長期批判前總統杜特蒂的掃毒行動、違反新聞自由與人權事件。時代雜誌(Time)曾於2018年將瑞薩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之一,並於2021年10月時因「捍衛言論自由」的表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菲律賓人。

瑞薩在杜特蒂任內曾因網路誹謗罪遭逮捕,還有違反「反傀儡法」(Anti-Dummy Law)、涉嫌逃稅與證券詐欺等罪名而被起訴,Rappler更於2018年被吊銷許可。根據上訴法院1月18日的判決,瑞薩與Rappler在4項逃稅罪名上獲判無罪;而其他罪名的判決仍在進行中。

瑞薩對此上訴結果表示,這是真相以及正義的勝利。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瑞薩也以自身經歷為例,指出政府如何將法律變成武器來對付媒體和公民社會,並讓反對的人因此心生恐懼


首相安華在MADANI推介禮上演講。(安華臉書

馬來西亞|安華推新治國理念「昌明大馬」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1月19日正式推動團結政府新治國理念「昌明大馬」(Malaysia Madani,簡稱MADANI),期以此為大馬未來發展的核心原則,並成為世界舞台上的先進國。安華表示,過去的治國理念並不受用,因為在大馬發展60年來依然有許多重度貧困的群體,國家問題重重。MADANI將成為團結政府用以替代前任首相依斯邁提出的「大馬一家」(Keluarga Malaysia)。

安華認為MADANI並非一個全新的國家宏願,而僅是強調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不背棄價值觀和人性化。MADANI代表著六大核心原則,分別為「永續」(keMampanan)、「繁榮」(kesejAhteraan)、「創造力」(Daya cipta)、「尊重」(hormAt)、「信心」(keyakiNan)和「善行」(Ihsan)。他更是呼籲領袖、內閣成員及公職人員等,在履行公務秉持這些原則,致力於幫助邊緣化和處在貧困中的人民

事實上,大馬東部的沙巴和砂拉越長期以來具有被邊緣化的問題,安華說明此問題已交由副首相法迪拉領導團隊解決。其中一項改善就是沙巴及砂拉越在未來要進行大型工程計畫,無須像以往必須獲得中央政府的批准才能進行。安華指出,團結政府也將持續討論1963年建國契約(MA63)相關事宜,預計會宣布更多新措施。

許多政治分析員對安華提出的新理念表示肯定,並認為安華自上任以來的表現值得讚許,因為他清楚知道國家問題所在,且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推出施政方向。


新加坡外交部。(新加坡外交部推特

新加坡|星外交部不授權向緬甸轉讓武器

新加坡與美國、法國、日本、印度等多國被國際獨立組織「緬甸特別顧問委員會」(The Special Advisory Council on Myanmar’s,SAC-M)報告點名,向在緬甸生產軍事武器的國有實體提供材料,並稱新加坡是供應軍政府武器生產物品的中繼站。對此星國外交部1月18日表示,新加坡不授權向緬甸轉讓武器或「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物品」。

SAC-M的報告於1月16日發布,國家名單中牽扯到法國、德國、中國、印度、俄羅斯、新加坡和美國等13個國家的公司。星國外交部表示,新加坡正在調查由獨立專家和前聯合國官員所撰寫的SAC-M報告內容。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們初步注意到許多與新加坡有關的斷言與2021年2月軍事政變前的經濟活動有關。」該部也表示,新加坡在2021年6月投票贊成一項防止武器流入緬甸的聯合國大會決議,這是「公開的記錄」。

星國外交部指出,該國向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UNROCA)提交有關國際武器轉讓的報告,這些提交的文件是公開的,可證明緬甸未收到過新加坡的此類轉讓。該部也補充,新加坡定期更新出口管制清單,以確保星國的國際承諾、義務和相關的不擴散制度保持一致,「我們將毫不猶豫地對違反新加坡法律者採取行動」。


印尼海洋事務及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Panjaitan)呼籲讓「合格」領袖管理緬甸。(@GeopoliticsW推特

印尼&緬甸|印尼部長:緬應讓「具資格者」管理國家

根據彭博(Bloomberg)1月18日報導,印尼海洋事務及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Panjaitan)於近日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小組討論時表示,緬甸軍方應該考慮退位,像印尼在1998年所做的那樣,讓「合格」領袖管理緬甸。

他指出,雖然有許多軍人掌權的前例,但若不合格,就不應試圖統治國家。此話顯然是向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喊話。印尼於1998年時任總統蘇哈托(Suharto)下台後恢復民主,在此之前,印尼在蘇哈托的領導下歷經30幾年的軍人獨裁統治。

印尼此前就曾公開追究緬甸軍政府對平民實施暴力行動的責任。去年,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也曾向東協領袖提議,禁止緬軍代表出席東協活動及峰會以外的會議。印尼作為今年東南亞國協的輪值主席國,盧胡特此番言論更加引起關注

除他國喊話,緬甸內部也持續向軍政府抗衡。影子政府「全國團結政府」(NUG)國家策劃、金融與投資部長丁敦南(Tin Tun Naing)1月15日召開記者會表示,NUG已籌獲超過1億美元,用於資助民主進程及推翻軍政府。丁敦南表示,這筆款項來自債券銷售、拍賣房產、收取稅收以及外界捐助,籌獲的資金將有效地用於不同方面,以確保民主鬥爭能在一年內取得成果。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