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51] 洪森長子洪馬內獲正式推舉柬總理繼任人選、印尼出現首例Omicron本土病例、 越南國產新冠肺炎病毒篩檢試劑被揭發多項違規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51期,為讀者挑選2021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期間,有關柬埔寨、印尼、越南、菲律賓、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51|Dec. 25-31, 2021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曾偉林

柬埔寨|朝接班之路邁進 洪森長子獲正式推舉
以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為首的柬埔寨人民黨(Cambodia People’s Party, CPP)12月24日正式推舉洪森長子洪馬內(Hun Manet)為「未來總理候選人」,進一步為打造世襲政治王朝鋪路。
繼本月初洪森首度鬆口表態支持長子洪馬內作為總理繼任人選,執政黨柬埔寨人民黨24日在第5屆中央委員會第43次會議上進一步推舉洪馬內為「未來總理候選人」,使其成為檯面上有望角逐總理大位的四位候選人之一,正式朝接班之路邁進。
然而,柬埔寨人民黨發言人蘇艾山(Sok Eysan)也稱洪森短期內無退休計畫,洪馬內接班時程尚未明朗,該黨中央委員會支持洪森繼續出戰2023年大選。儘管洪森喊話可以「再執政十年」,暗示2028年大選才可能進行權力交接,有分析認為洪森現大權在握,且無強而有力的反對派與其抗衡,可謂交棒的良機。
現年44歲的洪馬內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West Point),且擁有英國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經濟學博士學位,現擔任柬埔寨皇家軍隊(Royal Cambodian Armed Forces)副司令兼陸軍司令。

印尼|印尼出現首例Omicron本土病例
日前南非發現的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在全球引發新一波疫情,而印尼政府在本週也通報首起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的本土病例。
印尼衛生部於12月28日指出,國內出現首宗Omicron變種病毒的本土病例,確診者為一名37歲男性,12月6日自北蘇門答臘省棉蘭市(Medan)前往雅加達,而後在19日檢測出確診。據了解,確診者為無症狀感染者,近期沒有出國史或與歸國人士接觸的歷史,目前正在雅加達蘇里安提沙洛索醫院(RSPI Sulianti Saroso)進行隔離,並針對予該名病患接觸者進行檢測,目前與其住的妻子檢測結果為陰性。
隨著Omicron變種病毒在全球蔓延,本月稍早總統佐科威即呼籲民眾要加強防疫措施,目前印尼已通報47起感染Omicron病例,其中45例為境外移入,1例為隔離中心清潔工。因應國內出現首起本土個案,新年假期期間印尼也將升高移動限制政策。
印尼先前因Delta變種病毒成為亞洲疫情的重災區,確診數在7月達到高峰,平均每日新增病例在4至5萬之間,直至9月才逐漸受到控制。截至目前,印尼新冠肺炎確診數426萬例,其中造成14.4萬人死亡,完整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約40%。

越南|越南國產新冠肺炎病毒篩檢試劑被揭發多項違規
由越南軍事醫學研究院和越亞科技公司(Viet A Corporation)在2020年共同執行研發,以即時RT-PCR原理採檢新冠肺炎病毒的篩檢試劑,近期被揭發多項嚴重違規。該款篩檢試劑曾經是越南引以為傲、由本土研發生產的篩檢試劑,但越南公安部於12月18日指出,已起訴越亞科技公司的負責人,理由為該公司涉及謊報篩檢試劑製造價格,提高該產品售價,並違反各項公開招標規定,從中獲得巨額利潤。
疫情爆發至今,越亞科技公司的篩檢試劑幾乎壟斷越南市場。該篩檢試劑公開的售價為470,000越南盾(約新台幣600元),相比當時在越南市面上的多款篩檢試劑價格都要高,但竟獲得多家醫院以及各省份疾控中心的公開招標合約,總合約金額高達4兆越南盾(約新台幣48億元)。
越亞科技公司的篩檢試劑也存在質量問題,該篩檢試劑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認證,但2020年4月越南科技部和衛生部就在網站上貼出該試劑已通過WHO認證的新聞,越南各大媒體也因此跟進報導,而科技部網站最近才把該新聞撤下。越亞科技公司的篩檢試劑已在全國62個省市使用,影響甚廣,越南總理范明政於12月22日也下令,要求公安部門徹底調查越亞科技公司多項嚴重違規事項,並查核所有競標合約,這些競標合約牽涉到全國多個省份的高級官員。

菲律賓|菲國重新開放露天採礦 期重振經濟
菲律賓政府12月28日宣布取消自2017年起實施的露天採礦禁令,重新開放銅、金、銀和複合礦石的開採,以期能增加國庫收入並重振經濟。
礦業開採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一直是菲國國內重大爭議。2017年,時任環境部長的羅佩茲(Gina Lopez)下令禁止露天採礦,他更曾勒令關閉菲國一半以上的營運中的礦場,強烈作法也遭到強烈反對,最後任期也僅10個月。總統杜特蒂則於2018年要求礦業公司必須執行植樹計畫以恢復植披,否則將撤銷礦業執照。本週,環境部長希瑪圖(Roy Cimatu)宣布將取消露天採礦禁令,期能吸引投資,重振受新冠肺炎重創的經濟。據評估,未來5至6年內礦產年出口營收將達20億美金(約550億新台幣),將替政府帶來許多稅收。環保團體則批評此政策「非常短視近利且目標錯置」。
此外,菲國自2012年起停止發布新礦業執照,杜特蒂政府在今年5月宣布取消新礦禁令,開放政府發布新執照與簽署新的合作協議,但杜特蒂表示,會責成環境部嚴格執行礦區安全和環境政策。
菲律賓是全球最大的鎳礦供應國,也是銅與黃金的生產大國。據統計,菲國土地總面積中有超過三分之一被評估為具「高礦產潛力」,目前開採比例僅5%。

新加坡|星中簽署14項諒解備忘錄與合作協議
新加坡與中國12月29日舉行雙邊最高層級合作機制「星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 JCBC)」年度會議,由星國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雙方聚焦於討論綠色(永續)發展、碳交易和綠色金融,以及數位經濟等新興領域的合作,並簽署14項諒解備忘錄與合作協議。
該委員會始於2004年的副總理級雙邊機制,輪流在兩國召開會議,探討雙方在貿易、金融及政府間合作專案等方面的進展,同時確認新合作領域。由於疫情關係,本次會議是JCBC第二年以視訊方式召開,星國共有10位內閣部長出席會議,占全國內閣成員的一半。此次兩國政府部門、企業和機構簽署的14項諒解備忘錄與合作協議,內容涵蓋經貿往來、城市治理、生態保育和文化交流等多項領域。
王瑞杰於會後表示,他向韓正表達許多新加坡人希望看到兩國恢復航空往來,盼中國重啟跨境旅行時,新加坡能成為與中國恢復航空往來的首批國家之一。韓正對此也表示支持兩國依據各自衛生協議,安全地重啟星中跨境旅行,支持雙方官員就此加強討論。

馬來西亞|大馬政府撥出14億令吉「大馬一家賑災援助金」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 Yaakob)宣布,政府將撥出14億令吉(約新台幣93億元)的「大馬一家賑災援助金」(Bantuan Banjir Keluarga Malaysia),協助災民減輕負擔。依斯邁指出,他已指示相關單位簡化發放現金援助的程序,確保沒有任何官僚主義,在更全面和有效的方式下實施。
大馬首相表示,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已有超過3萬戶家庭領取天災援助金(BWI),而國家天災管理機構(NADMA)已經向11個州屬提供3,400萬令吉(約新台幣2.25億元)的初始撥款。每戶家庭大約可領到1,000令吉(約新台幣6,600元)援助金,若有近親因災情罹難,家屬可領取1萬令吉(約新台幣6.6萬元)援助金。另外,政府相關公司(GLC)和政府相關投資公司(GLIC)已成立了GLIC/GLC天災回應網(GDRN)以援助水災災民,而截至12約19日,GDRN已協助了約15,000戶家庭。
除此之外,由於水災導致許多電器用品損壞,政府也將為災民提供500令吉(約新台幣3,300元)的購物券,可到獲得能源及天然資源部認可的電商平台,亦或是已登記的超市與商店添購電器用品。此券限每戶家庭一張。大馬當局也將發放1,000令吉(約新台幣6,600元)的禮券,供汽車全損的車主用以維修或更換汽車。
此次災害為大馬百年一遇的大洪災,至少30人死亡、6萬人流離失所。大馬在野黨批評政府救災不力,77個國會議員於12月29日發布聯合聲明,要求政府設立特別委員會調查政府的救災工作及災害防治管理,並將調查成果提呈國會。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