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38] 緬幣貶值逾60%世銀預測緬經濟恐下滑18%、胡志明市疫苗覆蓋率達9成逐步解封、菲反對派提名副總統羅貝多參選總統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38期,為讀者挑選2021年9月25日至10月1日期間,有關緬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泰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38|Sep. 25-Oct. 1, 2021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黎柏君、鄭熹

緬甸|緬幣貶值逾60% 世銀預測經濟恐下滑18%
緬甸貨幣基雅特(Kyat)自9月初以來,貶值逾60%,食品及燃料價格飛漲,進一步重創當地原已受軍方政變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衰退的經濟表現,世界銀行(World Bank)更預測緬甸今年經濟將下滑18%。
緬甸中央銀行8月曾試圖將緬幣兌美元參考匯率的上下浮動區間限制在0.8%,但隨著匯率壓力加大,已在9月10日放棄該作法。由於美元嚴重短缺,加上匯率不穩,緬甸一些貨幣兌換所紛紛宣布暫時關閉;同時也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尤以價格翻倍的燃料最為明顯,加重民生負擔。
仍在營業的貨幣兌換所9月28日提供的報價顯示,匯率為1美元兌2,700緬幣,而9月1日的匯率為1美元兌1,695緬幣,亦即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緬幣貶值幅度已超過60%。至於2月1日軍方政變之前,匯率則為1美元兌1,395緬幣。
此外,世界銀行9月27日釋出的報告更預測,緬甸今年經濟表現恐將下滑18%,且將出現東南亞地區最大規模的就業萎縮,該國貧窮人口數量將增加。

越南|疫苗覆蓋率達9成 胡志明市10月1日逐步解封
在歷經近四個月的封鎖之後,越南胡志明市宣布於10月1日開始放寬防疫限制,屆時工業園區、工程建造可恢復營運,餐廳開放外帶服務,以及允許商場、酒吧等更多商業活動營業。
越南自7月底從峴港開始爆發第三波新冠肺炎社區感染,而後迅速擴散至全國。因Delta變種病毒肆虐,過去三個月越南確診數飆高到77萬例,造成1萬9千人死亡,其中胡志明市為重災區。胡志明市自5月31日開始實施社交距離政策,在8月23日起推行更加嚴格的禁足令,禁止人民隨意外出。根據衛生部統計,目前胡志明市98%以上成年人已至少接種一劑疫苗;有鑑於疫情獲得控制,於10月1日重新開放商業與社交活動。
另一方面,越南旅遊勝地富國島原本擬自10月1日起,針對來自疫情低風險的外國旅客重新開放。旅客若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第二劑至少在入境14天前、不超過12個月內接種,並在出發前72小時提供核酸檢測(PCR)陰性結果,便可前往富國島觀光。但因富國島疫苗覆蓋率不足,因此將計畫延遲到11月。
越南衛生部日前已在8月4日公布「疫苗護照政策」,允許完成兩劑疫苗接種旅客入境後集中隔離期縮短為7天,但僅適用外交、商業公務,或高技術勞工以及就學需求者申請入境,尚未開放一般遊客。

菲律賓|菲反對派提名副總統羅貝多參選總統
菲國總統大選將於2022年5月登場,候選人須於10月1日至8日登記參選意願。反對派組成的跨黨派「1SAMBAYAN全國民主力量聯盟」本週宣布,提名現任副總統羅貝多(Leni Robredo)為總統候選人,但目前羅貝多尚未表態是否接受。
羅貝多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代表自由黨(Liberal Party)競選副總統,與杜特蒂屬不同陣營;人權律師出身的羅貝多,曾針對杜特蒂的掃毒行動提出批評。本週反對派聯盟提名羅貝多角逐總統大選,但羅貝多尚未表態接受。根據媒體報導,他在10月1日將選區改登記於故鄉Magarao市,傳出或許有意競選南甘馬粦省(Camarines Sur)省長。
另一位總統候選人、前世界拳王帕奎奧(Manny Pacquiao)則於本週宣布從職業拳擊業退休,全力準備總統大選。現任參議員的帕奎奧,日前於9月19日宣布參選總統。8月時他於美國進行職業生涯最後一場賽事,本週他在個人推特宣布正式退休。
本週菲國也公布最新民調數據。先前杜特蒂總統已接受執政黨民主菲人-國民力量黨(PDP-Laban)的副總統候選人提名;呼聲極高的杜特蒂長女,現任達沃市長薩拉(Sara Duterte-Carpio)已表態不參選。但根據菲國民調機構「亞洲脈動」(Pulse Asia)本週公布之民調結果,其在9月6日至11日期間針對2,400位選民調查總統人選支持度,薩拉仍以20%支持率位居第一。至於副總統人選,現任參議院議長索托(Vicente Sotto III)以25%支持率居冠,杜特蒂次之。

馬來西亞|第12大馬計畫出爐 放眼2025年躍升高收入國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 Yaakob)9月27日在國會提呈「第12大馬計畫」(12th Malaysia Plan, 12MP),將致力化解發展落差、加速推動綠色經濟成長,放眼2025年實現高收入國目標。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利27日在國會下議院提呈「第12大馬計畫」,此一涵蓋2021至2025年的經濟計畫以「馬來西亞一家親:共榮、包容、及永續」為主軸,盼未來5年平均每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到4.5%至5.5%增長,家戶平均月收入達到馬幣10,000令吉(約2,387美元),放眼2025年實現高收入國目標。
「第12大馬計畫」是包含多項改革的全面發展藍圖,馬來西亞政府將確保國家經濟永續發展,並提供公平的成果分配及機會分享機制,致力化解東西馬的發展落差、增加基礎建設的支出;同時將加速推動綠色經濟成長,研擬碳定價與碳稅等經濟工具,且誓言停止興建燃煤電廠,盼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目標。

新加坡|星外長訪美:東南亞不願成美中角力場 希望以實力獲得重視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於9月29日結束訪美行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中關係的動態對東南亞產生巨大影響,「東南亞不想成為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代理權爭奪』的標誌、槓桿或角力場」。他表示,東南亞及新加坡希望憑實力獲得重視。
維文指出,東南亞有6.5億人口,區域生產總值合計為2.8萬億美元,此數字在接下來20年有望成長4倍。目前美國是東南亞最大投資者,投資額超過印度、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總和,該國在這個區域具有切身利益。而中國幾乎是東南亞各國的最大貿易夥伴,目前東協也是中國的最大的貿易夥伴。「我想說明的是,東南亞生機勃勃,未來20年將出現巨大機遇。認真看待我們的優勢,不要只從大國競爭角度來看待這個區域。」維文表示,他與美方官員互動中強調了這個觀點。
至於美國可以關注哪些具體領域,維文重申:「對我們10個東南亞國家而言,貿易和投資是最重要的戰略考量。誰要和我們進行貿易?誰會來投資?我們要如何建立互惠互利的經濟關係?推動戰略的是經濟。我認為與我對話者都接受了這個論點。」
談到中國、英國及台灣紛紛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美國國內政治風向不太可能支持美國重新加入時,維文表示:「這裡有一大塊拼圖,它是太平洋經濟一體化、貿易和投資的象徵。美國得決定它在這裡面的角色。」此次訪美,維文也就數位和綠色領域的合作,以及新冠疫苗生產及分發等議題與美方展開討論。

泰國|泰政府擬通過45億泰銖企業紓困金 助中小企業保留500萬崗位
根據曼谷郵報(Bangkok Post)9月30日報導,為因應新冠肺炎對泰國經濟所帶來的衝擊,泰國政府近期擬通過45億泰銖(約新台幣37.17億元)紓困金,幫助泰國中小企業保留工作崗位。
據相關的政策規劃部門指出,政府該項政策將針對泰國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基於每一個工作崗位提供自11月起為期3個月、每月9,000泰銖(約新台幣7,434元)的補貼。泰國政府預期,透過補貼將能夠支持國內48萬間中小企業保留504萬個工作崗位。不過,參與補貼計畫的中小企業也必須承諾保留至少該公司95%的工作崗位。
此外,泰國政府也預期在2021年第4季和2022年第1季吸引至少100萬名外國旅客,預估將帶來至少60億泰銖(約新台幣49.56億元)的收入。據統計,約有20%的泰國勞動力從事觀光產業相關工作,為泰國創造每年約11%至12%的GDP。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