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移工,越南人的出走
作者:曾偉林
「5年踰2萬越南公民放棄國籍,近半申請台灣護照」,這則中央社的新聞在今年3月份時出現在不少媒體版面上。一個國家的人民選擇離開自己的國家到別的地方生活,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母國的政治動盪或經濟不振。但對於越南這個東南亞國家來說,這樣的說法是否也成立呢?
在1975年越戰結束後,越南政治一直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也沒再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這幾年,越南也是重要國際會議的首選之地,最令越南人自豪的,應該是在2019年河內成為「美國-北韓高峰會」這個歷史性會議的地點。2020年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越南河內也舉辦了線上的東協高峰會議。這不僅反映出越南的政局相當穩定,而且還說明越南也受到國際的重視。
經濟方面,越南近年來被譽為東南亞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從2016年到2019年,越南的經濟成長在6.5%至7%之間,越南2019年的失業率也僅為2.05%,同年,台灣的失業率為3.73%,比越南的失業率高出1.68%。在2020年,越南雖然歷經幾波疫情爆發,且在各地區實施封鎖,不過越南後來成功控制疫情擴散,在防疫上被評為最成功的國家之一,2020年的GDP也受惠於防疫紅利,正成長2.91%。在2018年和2020年越南也分別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CPTPP)和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成為這兩個協定的簽署國,也奠定越南在國際貿易和吸引外資投資的競爭力基礎。
上述這些亮點呈現出越南是一個政治穩定、經濟正在起飛的國家。但在2016年至2020年之間,也是越南經濟快速成長的時期,總共有24,370人申請放棄越南國籍。每年也有大批的藍領移工到超過40個國家工作,根據越南勞動傷兵與社會部統計,越南2017年的勞動力輸出為134,751人,2018年為142,860人,2019年為147,387人,人數每年都在增加。
在2019年,發生了一場震驚全歐洲的悲劇,英國警方在一輛貨櫃車上發現了39具屍體,經身份確認後,全部都是越南人。這39位越南人都是付了一筆高昂的仲介費給人蛇集團,希望能帶他們偷渡到英國工作,結果很不幸地在途中因窒息而身亡。類似的偷渡行為其實在越南已經行之有年,只是經過這場慘劇後,各國政府更正視此問題。在東歐的俄羅斯、波蘭、捷克,西歐的德國、英國等國家,其實不難發現到越南偷渡客的蹤影。
越南有顯著的經濟成長,越南的政局在東南亞也是屬於高度穩定的國家,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越南人選擇放棄國籍,或願意付出高昂的仲介費,甚至以性命作為代價都要偷渡到國外工作?筆者用以下五點來試圖解答這問題。
一、越南勞動力在非典型行業、農林漁業占多數
越南其實是一個非典型行業工作人數占多數的國家,國際勞動組織(ILO)在2017年公布的勞動報告顯示,越南的非典型工作率屬於亞太國家最高之一。根據ILO對越南非典型工作類型的解釋為:「非典型勞動者的工作不穩定度高,勞僱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契約或只有口頭約定。勞動者的工時長、薪資低。一般來說僱用企業的規模都很小或非常小,僱用企業也沒有給勞動者給付任何保險。」
根據2020年越南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越南非典型工作人數為2,030萬人,農林漁業的工作者為1,750萬人,而典型工作者只有1,580萬人。非典型勞動者一般是沒有得到勞動法規的保障,而且薪資只有典型工作者三分之二。這種非典型工作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營造業、零售業等等。以筆者的實際觀察,在越南的大城市很多勞動者是在家庭式經營的小公司或小店鋪裡工作,他們除了可以領取每個月的固定薪資以外,就沒有任何保險,更不用說福利。另外,有很多是擺小攤子賣東西或開小吃店。這些非典型的勞動者很多都是從農村或二、三線城市遷移到大城市工作,他們都是比較弱勢和低技術的一群,且占越南的大多數人口。
二、越南高等教育的缺陷
對於這一點,有兩個問題要提出來,第一是在越南的勞動人力結構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者只占小部分。根據2019年的「總人口與房屋調查」,接受過專科教育以上的勞動人口只占總勞動人口的23.1%,接近80%的勞動力是沒有高等教育的畢業證書,他們很多都是在工廠當作業員,或從事非典型類工作,領著基本薪資或比基本薪資更低的薪水。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企業喜歡到越南設廠,是因為越南能提供大量低工資的勞動力。
第二是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多數仍面臨就業困難,且甚至技職學校的學生就業率還比大學學生高。這是越南大學一直面臨的問題,很多大學的教學品質都不好,大學無法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就業能力。在2019年直屬教育部的培訓與人力資源供應中心舉辦的研討會中,有不少日本企業反映絕大多數資訊工程系的應屆生,都需要企業重新培訓1年至2年才能對專業領域上手,因此雖然不少人有高教畢業證書,但薪資仍無法提升。
從上述的分析,非典型勞動人口和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勞動力,在越南勞動力結構中占多數,這些勞動力在不能找到有保障的工作之下,就要為了自己或家人的生活另尋辦法。
三、政府推動勞動輸出政策
越南政府長期鼓勵國內的勞動人口轉戰到國外,在2006年越南國會就通過了《越南客工法》(Law on Vietnamese Guest Workers),該法規範在國外工作的越南移工和仲介公司。去年受到疫情影響,越南輸出勞工率大大減少,負責越南移工的勞動傷兵與社會部在今年設定目標,要輸出勞工90,000人。目前,政府也積極跟阿聯酋和一些歐洲國家談判,希望能開拓新的勞動輸出市場。在2019年,越南移工每年寄回國約25億至30億美元,對越南的外匯儲備做了很大的貢獻。越南正處於勞動紅利階段,大量輸出勞動力也幫助越南大幅減少低技術勞動力在本地就業的壓力,且移工寄錢給家人也能帶動地區的消費,故經濟低度發展的地區政府如河靜省(Hà Tĩnh)、乂安省(Nghệ An)、前江省(Tiền Giang)等等,更是積極推出不同方案以促進當地勞動力輸出。
四、實際低收入人口高
越南從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成就就是降低貧窮率,在2020年越南的貧窮率只有2.75%。在約20年前,即2002年,越南的貧窮率高達29%。但以實際的情況來看,越南的低收入人口不低,尤其是那些無法達到低收入家庭補助門檻,但實際上在低收入邊緣的家庭數量是相當大的,這是因為越南的低收入門檻過高。越南的低收入門檻分別以農村和城市計算,在2019年農村生活的人均月收入在700,000越南盾(約800新台幣)以下,城市生活人口則為每月900,000越南盾(約1,100新台幣)以下,才能申請低收入補助。在2012年,聯合國越南辦公室曾經表示,當時越南的低收入門檻是全東南亞最高,很多實質的中低收入家庭無法獲得任何補助。這幾年越南的經濟快速發展也讓物價不斷上升,更拉大了貧富差距和增加徘徊在中低收入邊緣家庭的數量。
五、機會不平等
一個社會發展帶來的貧富差距是必然,但最可怕的是機會不平等。在機會不平等的社會下生活,想要翻轉人生就非常困難。越南政府近年來雖然不斷打擊貪腐,很多高階官員被送進牢房,但目前越南仍是一個貪腐指數高的國家,根據「國際透明組織」越南辦公室「Toward Transparency」在2019年的報告指出,越南貪腐指數在全球排名第96,而台灣排名第28、中國大陸排名第80。貪腐不但影響民眾的生活品質,還影響了社會資源和機會的分配。像在越南想要進入公部門,或想要得到提拔升遷都需要靠關係和金錢。在2012年當時的河內檢查委員主任Trần Trọng Dực就曾經表示,「目前的情況是大家都知道,少於一億越南盾(約13萬新台幣),你就別想要考進公部門」,這說明越南當時的貪腐情況有多嚴重。在越南,想要進入明星學校唸書,也可以用錢來買分數、買學位。
對於有錢人來說,有錢好辦事,有錢萬事皆通。但對於一般的民眾來說,尤其是占越南多數的非典型勞動者,以及落在中低收入邊緣的家庭,他們的機會,甚至他們家人和下一代的機會都已經被買走了。當他們沒辦法在這個國家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時,為了生存或嚮往更好的生活,就會選擇離開。
上述這些因素可能不夠全面,但它的確反映了越南在快速發展下的另一面,而這一面也容易被光鮮亮麗的數字掩蓋掉。為什麼每年有那麼多越南移工、越南新移民出現在世界各國?這顯然也是目前越南社會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
本站專題言論為各篇作者觀點分享,不代表本站立場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