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14] Grab計畫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估值396億美元、菲美不畏疫情舉行聯合軍演、泰宋干節後疫情惡化單日確診數達1,500人

[東南亞週報114] Grab計畫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估值396億美元、菲美不畏疫情舉行聯合軍演、泰宋干節後疫情惡化單日確診數達1,500人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14期,為讀者挑選2021年4月10日至4月16日期間,有關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緬甸、越南與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14|Apr. 10-16, 2021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鍾依吟、黎柏君


GrabBike 騎士。(Afif Kusuma on Unsplash

新加坡|Grab計畫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 估值396億美元創SPAC交易紀錄

總部設於新加坡的東南亞最大叫車與餐飲外送平台Grab於4月13日證實,將透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簡稱SPAC)Altimeter Growth Corp合併,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NASDAQ)借殼上市,估值為美元396億。若計畫成功,將成為東南亞公司在美國最大宗的股權發行計畫。

根據Grab發布的新聞稿,此合併計畫將為公司帶來最多約45億美元的現金,除了Altimeter Growth Corp的母企業Altimeter Capital外,其他股東包括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駿利亨德森投資(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與淡馬錫控股(Tamasek Holdings)等。此外,2019年來投資Grab的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以及其他Grab的股東如Uber與滴滴出行等,可望在此次交易中獲得巨額投資收益。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Grab在東南亞八個國家提供叫車、餐飲外送與數位金融服務,在全東南亞叫車市場市占率高達72%、餐飲外送市占率50%、數位錢包支付市占率也達到25%左右。Grab近年成長力道強勁,雖然公司帳面上尚未賺錢(實現盈利),但2020年淨收入約16億美元,比2019年同期成長60%。該報導也指出投資人可能會聯想到同樣在美上市、總部設於新加坡的東南亞電商與遊戲巨頭冬海集團(Sea Limited, 簡稱Sea),Sea自2018年以來股價已上漲超過2,000%,當前市值高達1,190億美元。主要股東為騰訊控股(Tencent),旗下最知名的公司為蝦皮購物(Shopee)。


「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事演習 。 ( Lance Cpl. Isaiah Campbell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菲律賓|不畏疫情 菲美舉行聯合軍演

隨著南海緊張情勢逐漸升溫,菲律賓與美國自4月12日起展開為期2週的聯合軍事演習

根據菲律賓國防部聲明,國防部長羅倫沙納(Delfin Lorenzana)與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稍早進行電話會議,商討舉行「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事演習一事。去年的軍演因疫情影響而取消,今年也會因防疫需求而縮小規模,並以實體、虛擬並陳方式進行演習。過去軍演規模約在7,600名,今年則僅有約1,700名至2,000名官士兵參與,其中菲軍1,000至1,300人、美軍700人。

菲美防長在通話會議中也談及南海議題。3月時菲國在南海牛軛礁(Whitson Reef;菲稱Julian Felipe Reef)發現大量中國船隻聚集於其專屬經濟海域,菲國多次要求中方撤出未果,中方僅以船隻是躲避壞天氣、且無軍事人員在船上作為回應。菲國更於4月12日召見中駐菲大使黃溪連,再次嚴正要求中方撤船。

此外,菲美雙方也再次重申軍隊訪問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 VFA)的重要性。稍早於今年2月,兩位防長首次通話即討論後續進行會晤,以共商協定走向。先前美國以「帶領違人權的掃毒行動」為由,拒發簽證給菲國參議員,杜特蒂憤而在2020年2月告知美方將終止協定。菲方雖於2月通知退出,但在去年兩度發出外交照會暫緩終止協定。羅倫沙納表示將會與杜特蒂進一步討論協定事宜,以求最好結果。


泰國宋干節祈福儀式。(Tetsushi Kimura@Flickr CC BY-NC-ND 2.0)

泰國|泰宋干節新年後疫情再度惡化 單日確診數達1,500人

根據路透社報導,4月16日泰國新增1,582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達到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以來的歷史新高。泰國至今共計有39,038人確診,97人死亡。根據Travel Daily4月15日報導,泰國當日新增確診人次亦高達1,543人,而光是首都曼谷即有409人確診,為即將重新開放的外國旅客入境政策帶來不確定性。

泰國今年的新年宋干節自4月12日至4月16日,共計為期四日,而泰國政府當局已經對疫情可能的惡化和確診人數的激增做好準備。泰國疫情中心發言人塔威希普(Taweesilp Visanuyothin)表示,泰國政府除了已經在大曼谷區域主要的人口聚集區準備好額外3,000張病床之外,亦尋求合作旅館和政府隔離設施以應變可能激增的疫情。泰國公衛部疾管署署長歐帕斯(Opas Karnkawinpong)說,宋干節後將會是泰國疫情管控的關鍵時期,若未處理得當,感染人次恐上看1萬至2萬人。朱拉隆功大學臨床病毒學研究中心主任永(Yong Poovorawan)批評指出,今年的病例數暴增10倍,而政府所採取的防疫措施甚至比起去年還來得鬆散。

政府早先已在包含首都曼谷的41個省份暫時關閉酒吧、夜總會和俱樂部等設施以預防疫情擴散。泰國政府亦說明由於B117病種病毒自英國的傳入,使得病毒散佈的速度更加快速,呼籲民眾在宋干節的兩週後儘量在家工作,並且避免非必要的聚會和外出。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UN Geneva Flickr CC BY-NC-ND 2.0)

緬甸|聯合國人權首長警告:緬甸恐走向全面衝突

緬甸軍方持續鎮壓示威活動,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4月13日嚴正警告,緬甸局勢恐演變為敘利亞式「全面衝突」,呼籲各國齊力對軍方施壓,制止「屠殺」人民。

緬甸安全部隊9日再度展開大規模血腥鎮壓,在商業大城仰光東北方80公里的勃固(Bago)動用槍榴彈、迫擊砲等重型武器圍剿反政變群眾,造成至少82人不幸喪命、近10萬人逃往其他城鎮躲避軍方暴力行動。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更指出,安全部隊據稱阻止醫護人員救助傷患,甚至向認領遺體的家屬索取約90美元「罰款」。

對此,巴舍萊發出嚴正警告,敦促各國採取立即、果斷、且有效的措施,制止緬甸軍方嚴重侵犯人權的罪行,「發表聲明予以譴責和有限的針對性制裁顯然是不夠的」,應切斷軍方的金流及武器來源。她也認為緬甸目前的局勢與2011年的敘利亞有明顯相似之處,和平示威活動同樣遭受不必要且不成比例的武力鎮壓,擔憂緬甸恐走向全面衝突,疾呼各國勿重蹈覆轍。


Vinfast車款。 (VInfast Website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越南|國產車VinFast擬於美國公開上市

越南國產車品牌VinFast傳出將在美國公開上市(IPO),估值近600億美元,這將是首次有越南公司在美國公開上市,也將創下越南公司公開上市最大規模募資

路透社報導,VinFast正與瑞士信貸集團香港團隊(Credit Suisse Hong Kong)合作,預計今年第二季申請在紐約證交所公開上市,彭博社報導預計將募資20至30億美金。日經指出VinFast也可能透過如前述Grab採用的SPAC方式上市,然目前Vingroup集團發言人並未對此消息做出回應。

VinFast為越南市值最高企業Vingroup集團在2017年創立,是越南第一家成功推出車款的國產汽車品牌。繼在美國舊金山成立研發中心後,今年2月取得加州的自駕車測試許可,並傳出將在美設製造廠,預計2022年開始生產,替打入美國市場做好布局。

3月更傳出鴻海公司擬收購VinFast的電動車生產線的消息,VinFast證實雙方正就電動車產業合作進行初步洽談,然VinFast也傾向保有自己的電動車業務,合作關係可能聚焦在部件生產與電池,VinFast預計在今年底推出第一台電動車VF e34。VinFast先前與台灣輝能科技(ProLogium)簽署MOU,擬成立合資公司在越設廠,投入固態電池研發製造。本週宣布與NVIDIA(輝達)合作,在次世代自駕車款使用NVIDIA DRIVE Orin技術,該車款預計最快會在2022年問世。


馬來西亞亞通集團正與挪威電信洽談合併。(亞通集團臉書

馬來西亞|兩大電信洽談合併 打造大馬電信龍頭

馬來西亞亞通集團(Axiata Group)與挪威電信(Telenor ASA)正積極磋商合併大馬業務,盼在第二季達成協議,將天地通數位網路公司(Celcom Digi Berhad)打造為國內電信龍頭。

亞通集團與挪威電信宣布,擬將旗下主管大馬業務的天地通公司(Celcom)與數位網路公司(DiGi.Com)合併為天地通數位網路公司,除維持馬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地位,雙方將分別持股約33.1%。然為維護國家利益,亞通集團聯合雇員公積金局(EPF)、國民投資公司(PNB)、公務員退休基金局(KWAP),總持股將逾51%。

由於亞通集團及挪威電信分屬市佔第二大及第三大的電信商,若能順利合併,用戶可達1,900萬、營收則達30億美元,將擠下明訊通訊(Maxis),登上國內電信龍頭寶座。

事實上,這不是雙方首次洽談合併,2019年曾就合併亞洲業務展開談判,無奈因部分營運地主管機關反對提案內容而宣告破局。雙方顯然記取前車之鑑,將業務合併範圍限縮在單一國家,並確保當地國擁有主控權。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