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94] 泰簽署「牛津疫苗」合約採購2,600萬劑、美國安顧問訪菲贈價值9億武器、柬埔寨三政黨組隊成立高棉民主聯盟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94期,為讀者挑選2020年11月21日至11月27日期間,有關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94|Nov. 21-27, 2020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鍾依吟

泰國|泰簽署「牛津疫苗」採購合約 2,600萬劑預計明年施打
泰國公共衛生部轄下的國家疫苗研究院與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11月27日簽署新冠肺炎疫苗合約,將向該英國瑞典合資的公司,採購研發完成的疫苗,並希望於明年中開始施打。合約總值約2億美元,雖未確實透露詳細疫苗劑數,但泰國總理帕拉育26日表示將採購2,600萬劑,由於每人需施打2劑,數量將夠1,300萬人施打。此外合約也授權暹羅生物科學集團(Siam Bioscience)在泰國境內大量生產該疫苗。
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與牛津大學共同研發新冠肺炎疫苗,並剛在23日發布第三期臨床試驗的分析,宣稱總體有效率為70%,而其中一種劑量的有效率高達90%,另一種為62%。前者是先對受試者使用一半劑量,之後再施打完整劑量。不過使用不同劑量的疫苗其實是試驗人員誤用,被外界質疑試驗嚴謹度不足。但BBC一篇報導認為這樣的失誤反而誤打誤撞,在將錯就錯的情況下可能讓「牛津疫苗」成為贏家。
帕拉育26日也指出,該疫苗除了售價較為便宜,並且保存溫度為攝氏2至8度,適合泰國境內運送,有利於讓多數人有效施打。他希望疫苗正式問世後,泰國人民能夠盡快施打,讓國際觀光客再次入境,重建泰國損失慘重的觀光業與整體經濟。
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27日也與菲律賓簽署類似疫苗合約,採購劑量為260萬劑。此外馬來西亞在同日與美國輝瑞藥廠(Pfizer)簽署疫苗合約,將採購1,280萬劑疫苗,在一人兩劑的處方要求下讓640萬大馬民眾施打。

菲律賓|美國安顧問訪菲 贈價值9億武器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在訪問越南後,於11月23日抵達菲律賓,會晤外交部長陸辛(Teodoro Locsin Jr.)、財政部長多明格斯(Carlos ”Sonny” Dominguez III)等政要。
訪菲期間歐布萊恩代表美國移交國防物資,捐贈的武器包括價值約1,800萬美元(約新台幣5億元)的精準導引飛彈等;據美國國防部星條旗報報導,這批武器總價值3,300萬美元。歐布萊恩指出,在對抗東南亞的伊斯蘭國勢力,川普總統與杜特蒂總統站在同一陣線;這些國防物資顯示美國對重要盟友的承諾。因菲國近月遭受數個強颱侵襲,美國也捐贈35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元)於人道援助、美國開發署亦會提供難民各項協助。
杜特蒂在2月下令擬終止兩國在1998年簽署的美菲「部隊訪問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 VFA),然菲律賓於6月發出外交照會暫緩終止協定6個月,11月再度知會暫緩半年。歐布萊恩對此表示美國樂見菲國延遲終止時程,應給雙方更多時間好好檢視與協商。
此外,歐布萊恩演講也重申美國支持菲律賓在南海為維護主權的努力。他指出菲國在南海的資源與主權屬於菲律賓人民,不屬於某些認為比菲律賓大、可以為所欲為的國家。他並引述國務卿蓬佩奧3月訪菲的發言,在南海任何針對菲國的攻擊,都會啟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中國駐菲大使館則反擊,歐布萊恩的發言是刻意製造北京與馬尼拉之間的緊張,不只無根據的指控中國、干預中國內政,美國才是區域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

柬埔寨|柬埔寨三政黨組隊 成立高棉民主聯盟
柬埔寨三個政黨11月25日宣布合組高棉民主聯盟(Alliance of Khmer Democrats, AKD),除將致力宣揚新形態的國族主義,吸引年輕世代;也計畫投入下屆選舉,爭取議會席次,以強化制衡執政黨。
高棉民主聯盟由蒙蘇農多(Mam Sonando)創立的蜂巢社會民主黨(Beehiv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BSDP)、涅本才(Nhek Bun Chhay)的高棉民主團結黨(Khmer National United Party, KNUP)、及Kem Rithisith的高棉團結黨(Khmer Unity Party, KUP)組成,三位領袖也分別出任高棉民主聯盟的主席、副主席、及秘書長職務,合力投入2022年地方選舉與2023年全國大選,然蒙蘇農多也強調無意推翻柬埔寨人民黨(Cambodian People’s Party, CPP)或將總理洪森(Hun Sen)拉下台。
除將抦棄相互指控及政治性報復的風氣,致力宣揚新型態的國族主義,吸引年輕世代;高棉民主聯盟亦將重心放在爭取議會席次,以推動修訂憲法、移民法及國籍法,並參與邊界議題對話。儘管三個成員黨在2018年全國大選未拿下任何席次,其團結國家並強化制衡的目標顯得野心勃勃,尤其是修訂憲法第82條有關執政門檻絕對多數的規定,即須在國民議會125個席次中贏取至少63席,避免權力過於集中於單一政黨。
柬埔寨民主研究所(Cambodian Institute for Democracy)主席Pa Chanroeu將該聯盟的誕生解讀為政治運動,與民主國家常見數個政黨合組聯盟的操作仍有落差;柬埔寨人權中心(Cambodian Center for Human Rights)主任索菲亞普(Sopheap Chak)也認為,此發展尚不足以向國際社會證明柬埔寨的民主化傾向。

印尼|新冠肺炎確診破50萬 擬積極洽購疫苗
印尼新冠肺炎疫情確診人數在本週突破50萬大關,死亡人數達16,000人,為東南亞地區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政府擬透過積極洽購疫苗,讓至少67%人口接種,來防止疫情持續擴散。
印尼自3月爆發疫情,至今未獲有效控制。11月起,平均單日確診人數在4,000人左右,人口稠密省分的醫療體系面臨崩潰,在西爪哇地區醫院滿床率7-8成,大城市如萬隆則是近9成,中爪哇地區則約7成。新冠肺炎小組發言人Wiku Adisasmito對此表示,7成的數字仍屬衛生部認定的合理範圍,但會積極提出控制措施。傳染病學家指出,疫情並非僅限於部分地區傳染,至今印尼全國各省確診人數還持續攀升;依此模式觀之,距離疫情獲得有效控制還有很長一段路。
總統佐科威在11月23日內閣會議上指出,印尼新冠肺炎復原率84%,優於全球平均69%;第三季經濟成長負成長3%,相較於第二季負成長的5.32%已有進步,相信第四季經濟萎縮幅度會減少。政府將透過雙邊及多邊國際合作,確保印尼有足夠數量的疫苗可供接種。佐科威並未透露預計採購哪家廠牌疫苗,他表示只要是世界衛生組織核可的,都會納入考慮。印尼在8月時宣布與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合作疫苗生產,其中2,000-3,000萬劑疫苗有望在今年底取得。
國營企業部提出政府目標讓1億700萬年齡介於18歲至59歲的國民施打疫苗,約佔總人口的67%;其中3,200萬人會由政府補助,包含醫護人員、軍警公教還有低收入戶。衛生部指出,年長者的疫苗接種將等臨床試驗與研究顯示為安全無虞才會開始。

馬來西亞|武吉查卡站動工 新柔地鐵預計2026年底通車
連接新加坡兀蘭北(Woodlands North)與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Johor Bahru)的新柔地鐵(Rapid Transit System, RTS),終站武吉查卡站(Bukit Chagar),11月22日舉行動土儀式,正式開工,預計2026年12月31日通車。
根據馬來西亞捷運公司(MRT Corp)釋出的新聞稿,動土儀式由柔佛州蘇丹伊布拉欣(Ibrahim Iskandar)線上主持,柔佛王儲依斯邁(Tunku Ismail Sultan Ibrahim)、柔佛州務大臣哈斯尼(Hasni Mohammad)、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魏家祥(Wee Ka Siong)等人與會。位在柔佛州新山的武吉查卡站動工,不僅標示延宕多時的新柔地鐵計畫終於有實質進展,更是馬來西亞地鐵系統的一大里程碑。
馬來西亞捷運公司執行長莫哈末札里夫(Datuk Mohd Zarif Hashim)指出,馬國將斥資馬幣37億令吉(約259億台幣)於新柔地鐵計畫,其中約20億令吉(約140億台幣)是建設成本,包括一座集結武吉查卡站與星馬聯設的移民、海關、檢疫設施等多功能轉運樞紐。新柔地鐵建成後,單向每小時可載運1萬名乘客,單程行駛僅需5分鐘,將有助於舒緩新柔長堤的交通壅塞問題。
橫跨柔佛海峽的新柔地鐵全長4公里,預計2026年底通車,比原定時程推遲兩年,主因是馬國前首相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領導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政府2018年上台後,以檢討計畫的範圍與成本而多次要求暫緩。

新加坡|獅城經濟逐漸復甦 第三季經濟萎縮幅度減少至5.8%
新加坡貿工部11月24日公布最新經濟調查報告,受到獅城進入解封第二階段以及疫情受到控制的利多刺激,星國第三季經濟負成長為5.8%,比第二季的負成長13.3%大幅減少萎縮幅度,也比原本預估第三季萎縮7%來的好。
經過季節性調整,第三季比第二季擴張9.2%,優於第二季比起第一季萎縮13.2%,這也代表星國經濟此次受到疫情衝擊的技術性衰退結束。由於第三季表現優於預期,貿工部也將原本預估全年萎縮5%至7%,調整至萎縮6%至6.5%。
以產業別來看,製造業第三季比去年同期成長10%,扭轉第二季負成長0.8%,不過建築業與服務業仍比去年同期萎縮46.6%與8.4%。
展望明年,貿工部預測經濟將恢復至正成長,但貿工部長陳振聲指出,這是因為今年的比較基礎較低。他認為復甦速度不會太快,GDP也不太可能在明年底前恢復至新冠肺炎爆發前的水準。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