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 戍衛曼谷—穿梭在舊城區的城門堡壘
作者:法蘭克(遊四方)
從鬼門美食說起
如果說到越南一定要吃牛肉河粉,那麼到泰國是絕不能不試試泰式炒河粉(พัดไทย, pad thai ),我們就直呼他「帕泰」好了。「帕泰」四處都有,尤其參加泰國廚藝課程,多半會學習這道簡單卻蘊藏絕妙風味的街邊料理。

網路上查到曼谷專賣帕泰的「鬼門」區,似乎是觀光客必經聖地,每家各有特色,最有名的應該是用蛋包帕泰。坐在餐廳裡用餐,躲避炎熱天氣,邊吃邊想著為什麼這區叫鬼門。

原來「鬼門」(ประตูผี, Pratu Phi)是以前曼谷城牆的63個城門之一,每個城門都經過和尚以特殊儀式加持,具有抵擋惡鬼的功效,但就只有此門沒有,因為此門是過去曼谷城內專門運出遺體的城門,送到門外的金山寺火化,運送過程必須讓亡靈順利出城。曼谷城設計者想的非常周到,為了避免亡靈又從「鬼門」復返,城市中軸對角線上的「玉佛寺」供奉玉佛,可以直接監視亡靈,不讓亡靈有機會「流連忘返」。

這個城牆目前僅存的部分不多,進入曼谷市區時,沿路可以發現一些遺跡,那是由拉瑪一世建立卻克里王朝、定都曼谷時所建,並在北邊和東邊挖掘護城河,與在西面和南面圍繞曼谷的昭披耶河共同保護曼谷城的四周。
守護古城回憶的四座堡壘
拉瑪一世當時沿著護城河和昭披耶河總共建造了14個城垛,但隨著曼谷現代化,舊城牆阻礙了現代化道路的開展而遭到拆除,今日僅存兩個城垛,一個是帕拉蘇門(พระสุเมรุ, Phra Sumen)堡壘,位於許多西方觀光客聚集的考山路附近,另一個瑪哈空堡壘就在「鬼門」附近。

其實曼谷地區在大城王朝時代,早就已經是阿瑜陀耶下游防守敵人自昭披耶河溯源向上進攻的堡壘。大城王朝被緬甸人摧毀後,達信大帝在曼谷昭披耶河對岸的吞武里為根據地,並建立了威差帕席(วิช้ยประสิทธิ์, Wichai Prasit)堡壘,如果搭乘昭披耶河遊船,還能看見那座白色堡壘的模樣,今天屬於泰國皇家海軍的總部。

達信大帝據信有華人血統,曾經以「鄭信」之名義請清朝冊封,他和後來的拉瑪一世都是大城王朝時期的禁衛軍,後來達信大帝晚年因精神疾病困擾,眾叛親離,拉瑪一世不得不處死達信。不過拉瑪一世建立卻克里王朝之後,就開始修建今日所謂的「鄭王廟」,正是為了紀念達信大帝。如果乘船自昭披耶河往上游方向看,那麼鄭王廟就會矗立在威差帕席堡壘的後方,標誌著吞武里王朝昔日榮光。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個堡壘,曼谷還有另一個比較偏遠的堡壘,這是在拉瑪四世期間所擴建的堡壘。拉瑪四世又稱蒙固王,也就是電影安娜與國王中周潤發飾演的那位明君,是卻克里王朝進入西化時代的重要人物。

翻開地圖,可以發現拉瑪一世時期的護城河構成了所謂的「拉塔那可辛島」(เกาะ รัตนโคสินธร์, Rattanakosin Island),「拉塔那可辛」也被用來區分卻克里王朝君主立憲前的時期,又或者用來指稱此時期的華麗繁複建築屋頂的風格。再往外,還有更大一圈一圈的護城河,曼谷火車站就位在這護城河之外,這是拉瑪四世在1852年開鑿的「帕敦功卡勝運河」(คลองผดุงกรุงเกษม, Phadung Krung Kasem Canal),把整個曼谷城範圍再向外擴張。這條運河沿線再建造了8座堡壘,但今日只殘存一座,從昭披耶河的西岸戍衛著「帕敦功卡勝運河」的南邊出口。

這座堡壘不是很起眼,位置也遠離曼谷主要觀光區,不過2018下半年剛開張的新地標IconSiam百貨就座落在附近,從BTS Saphan Taksin站的渡船頭有免費接駁船前往昭披耶河右岸,除了購物可以順道看看這座名叫邦帕恰米(ป้องปัจจามิตร, Pong Patchamit)的堡壘。這個堡壘和其他現存堡壘不同,採用的是西方式的星型堡壘,1949年時由於堡壘毀損不堪,拆除的磚瓦用來鋪路,只留下一小部分,並列為國家級古蹟。

由於邦帕恰米堡壘位在昭披耶河邊上,過去在這裡立了旗台,上面會掛著通商公司旗幟,用來標示目前進港或離港的貨船是屬於哪家公司,旗台先已移至附近而不是在這堡壘上。

美食、購物、還有那穿梭在巷弄的古色古香
曼谷舊城四週的堡壘原本是為了防禦緬甸貢榜王朝的進攻,但實際上沒有真正用到,因為1824年之後,英國展開對緬甸的侵略,緬甸已無力東顧;泰國本身的外交策略也相當靈活,在幾位卻克里王朝明君的領導下,成為了唯一沒有變成殖民地的東南亞國家,城門和堡壘也未受太大的戰爭破壞,反而是進入現代國家之後,為了發展都市而自行拆毀。

大部分的曼谷歷史景點都位在「帕敦功卡勝運河」之內的舊城區,到曼谷旅遊時,除了品味街邊小吃,不妨看看街邊的城牆,或是穿梭在民居之間的小運河,感受一下19世紀卻克里王朝建立的遺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