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反抗軍寄望與新文人總統達成和平協議

緬甸反抗軍寄望與新文人總統達成和平協議

新聞整理:Joanne Chang (南洋誌


 

長期與緬甸軍隊對抗的少數民族武裝叛亂團體,期望與緬甸新任文人政府達成和平協議。少數民族叛亂衝突一直是緬甸軍政府不肯讓權的主因之一,對於緬甸維持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極具重要性,也是新政府不得不處理的重要議題。

3月15日,由全國民主聯盟(NLD)提名的碇喬(Htin Kyaw)順利當選緬甸新任文人總統。他將代理翁山蘇姬行使總統職權,終結長久以來由軍權把持的緬甸政府。

而新政府必須面對最重要的課題,即是在緬甸邊境的少數民族武裝衝突及衝突造成的難民問題。

自1948年緬甸結束英國殖民統治獨立以來,各地的少數民族就開始爭取自治,與軍政府展開武裝衝突。根據聯合國人道事務辦公室統計,到今年2月為止,位於緬甸東北部的撣邦(Shan state)發生的叛亂活動,已經造成超過6000人流離失所。

7208423188_24872e2cd9_b

(by AK Rockefeller @Flickr cc2.0)

不過,隨著緬甸新政權的確立,少數民族武裝團體也準備好要與文人政權合作。

德昂族解放軍(Ta’ang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 TNLA)發言人週六表示,人民已經厭倦長期的武裝衝突。「新政府不僅對我們民族,也對整個國家帶來希望。這是由人民選出的政府,而且他們真的瞭解人民的期盼」發言人表示。

一份由德昂族解放軍、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yanmar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 Army, MNDAA)、若開軍隊(Arakan Army)共同發表的聲明也指出,將與新任總統碇喬合作,終結內戰並促成民族和解。

不過,雖然這些少數民族團體已經向新政府釋出善意,而新政府也誓言要將和平列為執政優先順位,但是否能成功,恐怕還取決於軍方的態度。

去年10月15日,緬甸軍政府與八個少數民族武裝團體在首都內比都(Naypyidaw)簽署「全國停火協議」(Nationwide Cease-fire Agreement),但成效有限。活躍的少數民族武裝團體,特別是三大反叛勢力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與北撣邦軍(Shan State Army-North)等,不是拒絕參加、就是被緬甸軍方禁止參與協議;而簽署協議的團體大多來自較為和平、較少與政府發生衝突的南方民族。

當時即有評論指出,緬甸軍政府不讓部分武裝團體簽署停火協議,為的是讓武裝叛軍隨時可以挑動衝突,才能繼續保持緬甸軍對存在的價值。

未來如何與軍方繼續溝通與合作,將會是新政府最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