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評論] 2015大選後翁山蘇姬與全民盟的政治籌碼
作者:Tidus Lin

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聯邦議會與地方議會大選。結果一如預期,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以下簡稱「全民盟」)獲得壓倒性勝利。全民盟將在新國會下,取得單獨過半的「一黨獨大優勢」。
全國民主聯盟大勝 翁山蘇姬積極會見傳統勢力重要領袖
上議院 | 下議院 | 地方議會 | |
全國民主聯盟 | 135 (60.27%) | 255 (57.95%) | 476 (55.35%) |
聯邦鞏固與發展黨 | 11 (4.91%) | 30 (6.81%) | 73 (8.49%) |
若開民族黨 | 10 (4.46%) | 12 (2.73%) | 22 (2.56%) |
撣族爭取民主同盟 | 3 (1.34%) | 12 (2.73%) | 25 (2.91%) |
其他政黨與獨立參選人 | 9 (4.9%) | 14 (3.19%) | 35 (4.1%) |
軍方指派代表 | 56 (25%) | 110 (25%) | 216 (25.12%) |
資料來源:聯邦選舉委員會(Union Election Council)
由上表可以得知,全民盟在中央的上、下議院以及地方議會中都取得過半的優勢,而目前的執政黨聯邦鞏固發展黨(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以下簡稱「鞏發黨」)席次則大幅萎縮,其他民族政黨雖然有所斬獲,但是恐怕也難以發揮「關鍵少數」的角色。
面對這樣的選舉結果,鞏發黨代理主席泰烏(Htay Oo)表示:「選舉的結果代表國民的選擇,我們必須接受。不論勝敗,我們都希望能為緬甸有所貢獻。」
總統登盛(Thein Sein)則在選後與各政黨領導人會面時強調,所有職務將會系統性且如期地轉交給下一任政府,「我們會確保一切都是平順及穩定的,且沒有任何干擾發生。」

掌控國會中25%軍派席次的參謀總長敏昂萊(Min Aung Hlaing)也對軍幹部說:「國軍將會盡全力協助新政府」,顯示出其軍方勢力願意與新政府合作的態度。
事實上,翁山蘇姬也在選後的11月14日會見現任緬甸下議院議長,也是鞏發黨前主席的瑞曼(Shwe Mann),以確保尋求在政府過渡時期的協助,避免在本會期中國會通過不利於全民盟的立法。
翁山蘇姬並在12月2日與總統登盛與參謀總長敏昂萊會面,除了希望達成與軍方之間的和解外,也尋求政權移轉過程能夠順利。據報導指出,她在12月4日會見了前緬甸軍事獨裁者丹瑞(Than Shwe),後者更透過孫子表示:「她即將成為國家未來的領導人是事實,我會盡我所能全力支持她。」
翁山蘇姬與全民盟面臨的難關
新的國會將會於2016年1月就職並選出新任議長。總統登盛的任期將會於3月結束,由上、下議院與國會中的軍方代表各推派一人為總統候選人(候選人不必為國會議員),再由上下議院聯合選舉出一名總統與兩名副總統。
由於緬甸憲法規定修憲必須要獲得國會中75%以上議員的同意才能進行,因此握有25%保障席次的軍方仍扮演著關鍵角色。此外,憲法也授予軍方不用經過國會與總統的同意,可任命內政、邊防與國防等三個部會的首長,故軍方在新政府中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同時緬甸憲法也規定子女、配偶為外國籍者不得成為總統候選人,因此擁有兩名英國籍兒子的翁山蘇姬被剝奪了參與總統選舉的資格。這使得尋求連任的登盛,有意角逐大位的瑞曼與敏昂萊都仍有可能可以透過爭取全民盟支持當選。當然,據說翁山蘇姬則屬意創黨元老丁吳(Tin Oo)或曾入獄達20餘年的溫登(Win Htein)代表全民盟參選總統。
全民盟也面臨到行政歷練不足的問題。「全民盟」陣營中雖然有為數不少的社運、民運人士,也有留學海外歸國的知識份子,但是擁有行政經歷乃至於國會問政經歷的人才相當少。因此在全民盟新政府上台的一定期間內,勢必將會面臨到一陣磨合期,甚至必須部份借重現任政府的人才。這段學習的陣痛期會歷時多久、行政效率會如何也都值得觀察。
未來與軍方之間的合作、總統人選問題,以及可能更為嚴重的行政歷練不足的問題,都將考驗著緬甸新政府是否有能力達到人民尋求改變的期待,以及承繼著自開放以來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6%的亮眼表現。

全民盟與翁山蘇姬手中的政治籌碼
全民盟與翁山蘇姬手中最大的政治籌碼,莫過於單獨過半的國會席次,而這點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討論:
首先由於單獨過半,因此在一般國會立法上,全民盟可以說是完全佔盡優勢可以單獨進行。舉凡其所最關心的政治自由、法制化、醫療、教育等議題,全民盟可以大展身手,利用具體政績來爭取軍方勢力的支持。
其次,也由於其單獨過半的因素,全民盟幾乎擁有選擇繼任總統的權力。事實上,今年8月才被「軟性政變」拔掉團發黨主席的瑞曼,就是因為有意總統大位,因此在修憲議題上與全民盟合作,而被登盛與敏昂萊拔掉的。
若從欲加強與軍方合作的角度來看,與推動改革開放的現任總統登盛合作不失為一恰當的選擇,因為有了軍方合作才有可能修憲。不論是要降低軍方在內閣、國會的影響力,或是希望讓翁山蘇姬具有總統候選人資格等,這些沒有軍方的合作都是辦不到的。當然,從全民盟擁有的國會席次來看,選舉自己黨籍的候選人成為下一任總統也是選項之一。
雖然無法成為正式總統,不過翁山蘇姬已經表明未來全民盟籍的總統將會聽命於她,她將以全民盟主席的身份參與所有的黨務與政務,扮演「太上總統」(Above the President) 的角色。同時她也要求黨籍議員要潔身自愛,以及做足選區內相關議題的功課,才能扮演稱職的議員與監督角色。
比較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則是全民盟這次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斬獲。為了爭取佔總席次近三分之一的少數民族選區,全民盟這次在少數民族選區下足功夫,使得鞏發黨輸掉的席次大多為全民盟所吸收,少數民族政黨的成長反而有限。
此外,在各地方的「民族事務部長」(Ethnic Affair Minister)中,全民盟更是拿下了29席中的21席。少數民族的支持加上在地方議會中的多數優勢,全民盟也可以利用地方議會對總統指派的各省省長發揮制衡力量。
最後,則是全民盟擁有緬甸人民的「情義相挺」。這次選舉中,全民盟其實並沒有提出具體的政策藍圖,主打的是人民對軍方的不信任。在這種近乎「空泛」的政見下可以取得五成五的席次,只能解釋人民將一切改變的期望交到毫無行政歷練的全民盟手上。未來其施政若能貼近今年3月緬甸青年學子所發起的學運訴求的話,其支持度將可能進一步提高。
未來觀察趨勢
在軍方於未來政府中仍舊有極大影響力的情況下,新政府該如何與軍方協調合作?軍方的力量是否能夠被削減?
缺乏行政資歷與人才的全民盟在面對堆積如山的議題時,是否能有具體的作為措施來滿足緬甸人民的期待?而對於既有政策的承襲與修改又會是如何?
新政府是否有能力創造一個更民主、自由、法治化的緬甸以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而在國外所關注的如洛興雅人(Rohingya)議題上,新政府又會有何作為?
這些問題都有賴全民盟與翁山蘇姬的新政府耗費心思解決,而目前在擁有過半席次與執政黨承諾順利移轉政權的情況下,如何善用其政治籌碼改善與發展緬甸,將會是未來值得仔細追蹤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