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39] 峇里島可望於10月中對外開放、杜特蒂宣布退出政壇、東協擬排除緬甸軍方參與領袖峰會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39期,為讀者挑選2021年10月2日至8日期間,有關印尼、菲律賓、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泰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39|Oct. 2-8, 2021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黎柏君、鄭熹

印尼|觀光勝地峇里島 擬於10月中對外開放
印尼政府本週宣布10月14日起,觀光勝地峇里島將開放特定國家的外國旅客入境,但旅客入境後仍需於防疫飯店隔離8天,並遵守相關防疫規定。
印尼新冠肺炎疫情因Delta變種病毒株肆虐,為亞洲重災區,不只已造成14萬人死亡,經濟也受重挫。但自9月開始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先前政府宣布爪哇島部分觀光景點將重新開放,餐廳、商場等防疫限制也放寬;原先規劃於7月開放部分離島入境以重振觀光業計畫也終能落實。
本週海洋事務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Binsar Pandjaitan)宣布將開放邊境,觀光勝地峇里島為首波名單,自10月14日起允許來自韓國、日本、中國、紐西蘭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旅客入境,旅客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及採檢陰性證明,除此之外,旅客仍須於旅館隔離8天,並遵守相關防疫規範。
而根據2019年數據,峇里島外國遊客中以澳洲為大宗,約占20%,但目前澳洲尚未在開放國家之列。觀光部長桑迪亞加(Sandiaga Uno)指出,目前峇里島成人疫苗覆蓋率已達7成,重新開放將首重遊客與原先長住於此的外派人士,目前最終國家名單也尚在最終定案階段。
截至目前,印尼新冠肺炎確診人數422萬例,疫情已從7月每日平均確診數4至5萬,下降至10月初日確診數約1,000例。

菲律賓|杜特蒂宣布退出政壇 小馬可仕表態參選總統
菲律賓總統大選將於2022年5月登場,候選人須於10月1日至8日登記參選意願。先前已接受黨提名準備參選副總統的杜特蒂拋出震撼彈,不僅不參選,更宣布將退出政壇。此外,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獨子小馬可仕(Ferdinand “Bongbong” Marcos Jr.)也於本週宣布將角逐總統大選。
菲國總統杜特蒂10月2日表態退出副總統選舉,甚至在總統任期結束後將退出政壇。根據ABS-CBN報導,杜特蒂指出女兒薩拉(Sara Duterte-Carpio)將參選總統,並與杜特蒂盟友、參議員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Go,外號Bong Go)搭檔。但目前薩拉本人並未證實此消息,並已提交連任達沃市長的參選登記。雖然參選登記至10月8日,但至11月15日前仍可替換名單,因此許多政治評論者認為薩拉恐會屆時才表態出線。
此外,現任參議員的小馬可仕也於10月5日宣布參選總統。小馬可仕在2016年競選副總統敗於羅貝多(Leni Robredo),此次將挑戰總統大位。而菲國反對派組成的聯盟也於上週提名副總統羅貝多來角逐總統,而羅貝多也於7日正式宣布接受提名參選總統,兩人在2022年又將再次競爭。
根據民調機構「亞洲脈動」(Pulse Asia)最新民調,總統候選人支持度薩拉以20%位居第一,而小馬可仕則以15%在後,現任馬尼拉市長杜馬戈索(Francisco Domagoso)、參議員帕奎奧(Manny Pacquiao)也各有13%、12%支持率。

緬甸|合作無進展 東協擬排除緬甸軍方參與領袖峰會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緬甸事務特使艾瑞萬(Erywan Pehin Yusof)10月6日表示,鑒於緬甸未履行先前議定的「5點共識」(Five-Point Consensus),東協各國正商議排除邀請緬甸軍方領袖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參與領袖峰會。
東協輪值主席國汶萊第二外長兼緬甸事務特使艾瑞萬在記者會上表示,緬甸軍方今年4月與東協議定「5點共識」,迄今卻毫無作為,「形同倒退」。艾瑞萬也稱,已向緬甸軍方要求會見遭拘禁的前文人政府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但軍方並未直接回應其請求。
鑒於緬甸軍方對與東協緬甸事務特使合作顯得興趣缺缺,東協各國外長除表示失望之外,正商議排除邀請緬甸軍方領袖與會。馬來西亞外長賽福丁(Saifuddin Abdullah)警告,若緬甸軍方執意拒絕合作,以致無法取得任何進展,恐難以邀請以緬甸軍方為首的國家領導委員會(State Administration Council)領袖代表出席10月26日至28日召開的東協峰會。

新加坡|星國會通過「防止外來干預法」 授權當局管控網路敵意資訊
新加坡國會10月4日以75票贊成、11票反對,以及2票棄權的結果通過「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案」(Foreign Interference(Countermeasures)Act,簡稱FICA),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拍板此類法案的國家。新加坡內政兼律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對國會發表演說時表示,該法旨在防止外國勢力透過線上敵意宣傳(Hostile Information Campaigns,簡稱 HICs)和地方代理人干預國內政治。
尚穆根指出,新加坡近來屢屢受到網路攻擊及網路操縱。他舉例,在2018年的網路攻擊中,駭客入侵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SingHealth)的數據庫,竊取包括總理李顯龍在內150萬名病患的個資。當新加坡於2016至2017年與另一國(未明確指出國名)處於關係緊張之際,新加坡遭受一波來自沉寂多年社群媒體帳戶發出的HICs攻擊,試圖破壞星國外交政策立場、影響新加坡人情緒。
他表示,新加坡現有的《內部安全法》及《刑事訴訟法》第20條等法律,擁有比FICA更大的權力,包括主管機關可未經審判拘留外籍特工嫌疑人,以及警方可要求個人和公司提供資訊以進行調查。新法案主要是讓政府能更具針對性和精準地處理這類威脅。往後當局可依此法指示網路服務供應商與社群媒體平台封鎖參與HICs的用戶,並阻擋此類內容於新加坡露出,也可將參與地方政治的組織與個人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要求他們披露外國資金來源並接受其他「對應措施」規範,以降低海外干預風險。
對於新法案挨批為打壓異議人士,尚穆根認為,人們須權衡是流氓政府(rogue government)濫權,還是外來干預進行破壞會構成更大的風險,但他強調,FICA在對付外來干預及防止政府濫權二者間取得最佳平衡,新加坡民眾向來信任政府,時間證明政府的治理方式讓多數人受益。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召見中國大使 抗議侵入水域
馬來西亞外交部證實,10月4日召見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歐陽玉靖,就中國船隻「侵入」馬國水域表示抗議,這也是繼今年6月共機事件後,馬國當局第二度透過此外交舉措表示不滿。
根據馬來西亞外交部釋出的聲明,馬國當局為傳達其立場而召見中國駐馬大使歐陽玉靖,「抗議中國船隻出現在沙巴(Sabah)、砂拉越(Sarawak)外海,屬於馬國專屬經濟區(EEZ)的水域內活動,其中包括一艘測量船。」
馬來西亞外交部強調,中國船隻在馬國水域現蹤且活動已違反《1984年馬來西亞專屬經濟區法》與《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馬國的一貫立場以國際法為本,堅決捍衛其主權及主權權利。
今年稍早馬來西亞皇家空軍(RMAF)偵測到16架中國軍用運輸機駛入砂拉越海岸60浬的範圍內,馬國外交部為此向中國發出抗議照會,並召見中國大使;然中方回應此係中國空軍的例行飛行訓練,未針對任何國家。

泰國|力推觀光轉型 泰政府擬2022年起對外國旅客徵收入境費500泰銖
根據曼谷郵報(Bangkok Post)10月4日報導,泰國觀光局局長育他薩(Yuthasak Supasorn)指出,政府預計自2022年起,向外國旅客每人收取500泰銖入境費用,以作為觀光轉型基金,幫助泰國旅遊業能在未來成為高附加價值且永續的產業。首年目標在估算1,000萬名外國旅客抵泰旅遊的基礎上,將能夠為該項觀光轉型基金帶來50億泰銖(約新台幣41.4億元)的資金。
育他薩說,這些基金將用於補助私部門或社會企業,鼓勵他們將旅遊業轉型成具高附加價值的綠色旅遊產業,而公費補助的比例可能介於50%至70%之間。他指出,此項觀光轉型基金的目標並非要用於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衝擊,而是注重在本地長期的經濟發展。
不過,泰國旅館協會(Thai Hotels Association)會長瑪莉莎(Marisa Sukosol Nunbhakdi)表示,雖然他認同此項政策的願景,卻也憂心若向外國旅客收取500泰銖的入境費用,將對亟欲振興的旅遊業帶來負面影響。他說,在泰國旅館一個晚上均價為1,000泰銖(約新台幣829元),因此500泰銖的費用不低,他呼籲政府不應在2021年上半年推行這項政策。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