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2] 印尼擬遷首都、泰王加冕將登場、大馬出現首位女性首席大法官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2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4月27日至5月3日期間,有關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寮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2| April 27 – May 3, 2019
編譯:荊柏鈞、黎柏君、柯昀伶

印尼|佐科威拍版 擬將首都遷出爪哇島
印尼總統佐科威近期拍板,擬將首都從雅加達遷移置至爪哇島外,以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和解決爪哇島人口膨脹問題。
在4月29日的內閣會議中,佐科威決定遷都政策,然新首都地點尚未定案。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長班邦(Bambang Brodjonegoro)表示,考量全印尼有57%人口居住於爪哇島,為平衡長久以來以爪哇島為中心的發展策略、並解決人口稠密問題,佐科威決議將首都遷出爪哇島。雖然尚未決定確切位置,但將地理位置於印尼中心的地點為優先考量,以加速印尼東部的發展。
班邦補充,政府的三權機構、外交使館、軍警組織都將遷到新首都,而中央銀行等金融機構則會留在雅加達,希望形成像美國首都在華盛頓特區,而經貿中心則在紐約的城市分工。
雅加達目前人口約有1千萬人,居住於大雅加達地區人口更高達3千萬,造成交通阻塞問題嚴重,每年因塞車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0兆印尼盾(約新台幣2,200億元)。加上有13條河流流經,使地處低地的雅加達水患問題嚴重,以及長年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根據國際經濟論壇的報告,雅加達是全球下沉最快的城市之一,過去十年,北雅加達就下沉了2.5公尺。
目前政府尚未估算遷都整體費用,但總統後續會請財政單位擬定計畫,讓私部門可以一同參與遷都工作。參考巴西、哈薩克的遷都前例,整體時間可能需要10年。
根據路透社報導,新首都選項之一是位於加里曼丹島中加里曼丹省(Central Kalimantan)的帕朗卡拉雅(Palangkaraya)。班邦指出,選擇新首都的標準主要會考量土地可得性、是否有既有基礎建設,天災襲擊風險低,並將國安納入考量,避免選在邊界地區。

泰國|泰王加冕將登場 大典斥資10億泰銖
泰國將於5月4日至6日舉行拉瑪十世泰王瓦吉拉隆功(Vajiralongkorn)的加冕大典。大典的彩排已於4月28日結束,曼谷為此封閉40條街道,以便軍隊和樂隊遊行隊伍通行。本次的加冕大典是泰國近70年來首次舉行,預計耗資10億泰銖(約合新台幣9.6億元)。
現年66歲的拉瑪十世泰王瓦吉拉隆功在其父親拉瑪九世泰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駕崩後,於2016年10月登基,直到於2017年10月為期一年的哀悼期結束後才舉行加冕大典。加冕大典的10億泰銖預算約為當初蒲美蓬葬禮預算的三分之一。
加冕大典將採用混合佛教和印度教婆羅門儀式。瓦吉拉隆功將於5月4日正式加冕,遊行則於隔日開始進行。泰國政府也鼓勵人民自4月起至瓦吉拉隆功生日所屬的7月,穿著象徵泰皇的黃色服飾。
泰國自1932年起就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而泰王被視為泰國人民及文化的精神保護者。不過,儘管泰王僅有有限的政治權力,但泰國刑法第112條中「冒犯君主法」(lèse majesté law)的存在使得人民無法公開批評皇室。

馬來西亞|東姑麥潤出線 成為大馬首位女性首席大法官
馬來西亞首相署5月2日宣布,原聯邦法院法官拿督東姑麥潤(Tengku Maimun Tuan Mat)當日起出任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成為大馬史上第一位擔任該職的女性。
東姑麥潤的任命案由現任最高元首蘇丹阿布都拉依據大馬首相馬哈迪建議,並與馬來統治者理事會協商後出爐,取代本月12日退休的前任首席大法官里察馬拉尊(Tan Sri Richard Malanjum)。
里察馬拉尊去年7月11日受委任為聯邦首席大法官,今年4月12日正式退休,九個月的服務為歷年來任期最短的大法官。里察馬拉尊在法官界服務27年,是史上第一位擔任首席大法官的沙巴人。
大馬媒體日前指出,司法任命委員會向馬來統治者理事會與馬哈迪提名三位候選人,除東姑麥潤外,另外兩位為聯邦法院資深法官阿查哈與依德魯斯。最後出線的東姑麥潤,2006年擔任司法專員、2007年出任高庭法官、2013年轉任上訴庭法官,去年11月升任聯邦法院法官。

新加坡|李顯龍「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後會習李 新中簽署五項MOU加強合作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4月29日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及李克強舉行雙邊會談,除表示新加坡很樂意參與「一帶一路」外,雙邊代表也簽署五項諒解備忘錄(MOU),推進中新合作層級。
這五項諒解備忘錄分別為:一、成立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Singapore-Shanghai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Council, SSCCC);二、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實施框架;三、實施原產地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四、海關執法合作;五、成立聯合投資平台。其中第一項是上海首次與外國政府成立全面合作制度化平台,雙城希望在「一帶一路」倡議、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經商環境便利化、城市治理與人文交流等六大領域加強合作。
李顯龍認為「一帶一路」若執行得好,將幫助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使中國與國際社會互相做調整,實現中國、區域國家以及全球合作框架的多贏局面。習近平則表示新加坡與中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夥伴,加上兩國在「一帶一路」的合作起步早,可為沿線國家提供所謂「高質量」與「高水平」的合作示範作用。習近平也認為新加坡與中國應加強推進「陸海新通道」與三方合作,並呼籲雙方繼續支持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推動「一帶一路」與「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 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 對接,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
李顯龍此次訪中,主要參加中國於4月25日至27日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是他第一次參加該項會議,2017年時缺席第一屆高峰論壇,被解讀為當時中新關係因南海等議題緊張,而未被受邀參與。此次李顯龍與其他東協領袖皆參與會議,希望能在中國一帶一路布局中爭取國家利益。

越南|前國家主席黎德英辭世
越南前國家主席黎德英(Le Duc Anh)將軍於4月22日辭世,享壽99歲。越南政府於5月3日為黎德英舉辦國葬,並將之葬於胡志明市公墓(Ho Chi Minh City Cemetery)。
黎德英自1938年加入越南共產黨,在1945年八月革命後加入軍隊,三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曾參與抗法、抗美戰役,並於1978年越南出兵赤柬波布政權時擔任指揮官,因而獲得「柬埔寨之虎」的稱號。
黎德英曾在擔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等要職,1992年至1997年間擔任國家主席,在其任內展開越南的經濟市場改革。除了改善與中國的雙邊關係,並開啟與美國的外交正常化。1995年時,華盛頓正式與河內建立外交關係。同年,黎德英至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建立50周年活動,為越戰過後第一個踏上美國領土的越南國家元首。
黎德英逝世後,各國元首紛紛表示悼念,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也將親自出席黎德英的喪禮。新加坡總統哈莉瑪(Halimah Yacob)也表示,黎德英擔任國家主席期間,越新兩國關係正處急速成長階段,包含在1996年於平陽省建立的首座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區。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區為越南國營企業Becamex IDC和新加坡勝科工業合資成立,至今已設立7座工業園區,對越南經濟轉型有諸多貢獻。

寮國|中寮簽署命運共同體行動計畫
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本揚(Bounnhang Vorachit)於4月30日在北京會面時,簽署《中國共產黨和寮國人民革命黨關於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以促進兩國關係發展。
習近平於會議中表示,今年是中寮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10週年,中國將和寮國把握機會在新時代深化兩國關係。習近平指出,中寮應加速雙方的策略發展,推廣經濟走廊的建設,並擴展如中寮鐵路等主要合作項目的效益,才能對區域聯繫和繁榮發展帶來貢獻。
此份行動計畫聚焦於未來五年中寮兩國在推進戰略溝通與互信、務實合作與聯通、政治安全與穩定、人文交流與旅遊、綠色與永續發展等「五項行動」目標,涵蓋範圍相當廣泛,上至各層級人員交流、生態環境平衡監測治理、軍隊合作、跨境犯罪聯合執法,下至具體電力合作戰略夥伴關係、中寮鐵路、永珍─萬榮高速公路、寮國一號衛星等都在行動計劃之列。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