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鄉你吃香:東南亞駐台使節們的口袋餐廳(印尼、越南、菲律賓)

[旅遊文化]他思鄉你吃香:東南亞駐台使節們的口袋餐廳(印尼、越南、菲律賓)

作者:詹家安


為加強與東協南亞等國之連結,台灣投入許多資源推廣新南向政策(New Southbound Policy),該政策施行至今大約兩年。筆者因工作需求常出差新南向國家,並常接待各國駐華使節。觥籌之際,美食總是打開雙方話匣子最快的方式,當旅台官員們敘及在臺的當地料理,比談論公事更加坦誠直接,毫無隱瞞。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筆者無意間也有了這麼一個寶貴的「餐廳名單」。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利用美食了解當地文化也是美事一樁。利用公暇之餘,筆者利用周末走訪使節們口中的餐廳,表面上是印證情資蒐集是否正確,實際上打著是一飽口福的小小心機。因篇幅與筆者預算有限,實無法全部走訪所有口袋餐廳,僅能各國挑一間做為代表,難免有遺珠之憾。本篇先介紹東南亞中人口最多的印尼、台商最多的越南以及離台灣最近的菲律賓餐廳。

一、印尼:

台北最有名的印尼餐廳之一,莫屬近六張犁捷運站旁的磐石坊。老闆娘是印尼華僑,來台已30年,除了是印尼駐台使節的愛店之外,有時候總統府宴請印尼外賓時,這家餐廳的外燴屢成為宴客地點。這家餐廳的佈置非常道地,一進門就會感到濃濃的印尼風情。在一艘裝飾用的印尼大船的船帆上面,可以看到許多台灣政商名流的簽名:李元簇、歐晉德、葉金川、吳宗憲、沈春華、莫文蔚、光良、丁寧、孫興、陶喆等,都曾是座上嘉賓。

印尼群島眾多,有大約一萬三千四百六十六座島嶼,超過三百六十個種族,高達一百七十種方言,文化分殊,分成多種菜系。主食為米飯,其中黃薑飯更是馳名。另外印尼濕熱,因此人們喜歡油炸的食品,或重鹹重辣的食物。巴東牛肉是筆者建議到印尼餐廳必點的一道菜。老闆表示,巴東是西蘇門答臘島首府,肉一定要用牛腱心才會嫩。再用辣椒、紅蔥、蒜頭、南薑、檸檬葉等辛香料,磨粉熬湯頭再加上椰奶,就成為印尼的道地美食。

received_1581829421831011.jpeg
印尼菜沙嗲醬與炸魚(Photo Credit: 詹家安)

因為印尼是島國,有長長的海岸線,海鮮也是鼎鼎有名,喜歡將魚炸來吃,酥脆可口(上圖中)。另外的必點是沙嗲(沙嗲醬如上圖下),沙嗲據說源於印尼蘇門答臘,印尼文叫Sate,通常是雞、牛和羊肉,但不會有豬(伊斯蘭禁吃豬肉)。吃時蘸以蝦糕、辣椒等香料調成的醬汁,有很多不同風味,相當百搭。圖中沙爹沾醬是華僑鍾情的口味,汁濃稠,有濃郁花生味,辣味較淡。

564078_740914239257315_147147602_n
蜂巢爪哇炸雞(Photo Credit: 官方臉書授權)

磐石坊還有另外推薦招牌料理「蜂巢爪哇炸雞」,將小土雞(春雞)以陳年特製醃料醃漬一天,再同醃汁一起烹煮,之後再入鍋油炸。筆者認為雖然有些乾,但吃起來仍香脆可口,難怪該料理一向廣受印尼人的喜愛。

二、越南:

不同於一般越南小本經營的越南快餐店,或者是大部分台灣人的越南菜啟蒙店公館「翠園」或永康街的「誠記」,座落於汐止的越南餐廳「銘記」可能是最受越南使館歡迎的越南菜之一了。銘記採庭園餐廳風格,除越南駐台人員習慣在銘記宴請越南中高階官員來台外,也是本國招待越南外賓的熱門選擇。其裝潢擺設充滿越南味,許多的家具是直接從越南海運過來台灣的。

p_20180811_185259_vhdr_auto_hp
銘記餐廳內部裝潢一景(Photo Credit: 詹家安)

越南飲食受到中國漢文化影響1000年,法國殖民100年和美國影響20年,同時兼具了南洋料理特色。隨著越戰結束,越南人口大量外移,越南菜漸漸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而台灣也隨著台越雙方交流日趨密切,越南小吃店如雨後春筍般開張。一般來說,台灣人是挺吃得慣越南菜的。

長1600公里的越南,菜系大致可分為三個派別,北部、中部、南部。越南北部雖口味相對清淡,但也有著名口味較重的烤肉米線。越南中部是過去京城所在,使用更多的小配菜,辣味也較重些。越南南方某些部分則喜歡帶甜味的菜肴,使用更多種類的香草,甚至是椰子水入菜。

相關閱讀:歐巴馬也愛吃的越式烤肉米線

這家店裡所有基本款的越南名菜都有了,例如牛肉河粉、法國麵包、春捲這種當然不可少。必點的招牌是越式咖喱雞,她不會像印度咖喱那樣的辣,較為香甜,加入鴨血的作法是其特點。另外,老闆表示他們法國麵包外酥內軟,就和越南當地口味一樣,沾著咖哩吃相當順口,很受台灣饕客們喜愛。

越式咖喱雞與法國麵包(圖片取自官網)

另外越南菜有名的還有牛肉河粉,越南過去和中國一樣都是農村社會,並無吃牛肉的習慣,筆者猜測越南河粉中出現生牛肉與大量的蔬菜,可能是受法國殖民的影響,可惜並無直接證據佐證筆者的想法。另據同行的越南友人表示,河粉通常是早餐使用。至於在越南習慣在家吃飯,在外吃河粉,因此吃河粉有“小三”的雙關語(河粉味道鮮美,而且只能在外面吃),天真單純的筆者只能表示不解了。

三、菲律賓:

雖然國際上菲律賓菜的能見度逐漸上升,台北的菲律賓菜處於一種尷尬的地位,至今仍少中高單價的菲律賓餐廳。所以筆者請教了菲律賓籍的老師及在台友人,選定於台北中山北路上的聖多福天主堂的「小菲律」來找菲律賓美食。該教堂除了英語之外,也安排以菲律賓他加祿語(Tagalog)進行的彌撒,因此筆者有許多菲律賓友人皆以此地做為信仰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旁邊的金萬萬大樓也有各式菲律賓的生活雜貨。

P_20180811_124519_vHDR_Auto.jpg
聖多福教堂一景(Photo Credit: 詹家安)

這次由菲律賓友人選了兩間的餐廳,包括曾見報的莉山菲律賓料理(Cres-art Philippine Cuisine)與龍菲餐廳。兩家餐廳規模相對較小,比起前面印尼、越南的餐廳,裝潢並不起眼,一進入餐廳,會發現菲律賓餐廳使用的餐具是刀叉為主的西式吃法,筷子是看不到的。

菲律賓友人解釋道:除了鹹和酸之外,受到中國、塔加祿和西班牙影響的菲律賓菜,可以用「無國界料理 fusion」作為統稱。即便如此,菲律賓擁有7000多座島嶼,菜系還是相當多元。由北至南,呂宋島北方Bicol的特色是大量蔬菜,中部的馬尼拉地區不同北方特色,使用大量肉類,烤的炸的應有盡有,但就是沒有蔬菜。宿霧地區則是海鮮居多,南部的民答那峨達沃地區蔬菜肉類適中。台灣可以吃到的菲律賓料理,則多為菲律賓家常菜色。

菲律賓菜最有名的莫過於醬醋肉(adobo),將豬肉或雞肉塊以醋、月桂葉、大蒜、鹽與胡椒的黃金組合慢慢燜熟。菲律賓各式的豬料理也相當有名,例如菲式烤肉、炸豬皮、叉燒肉、香腸、炸豬腳等,其中炸豬腳雖然對台灣人來說會有點乾,但可是菲律賓菜的名菜之一。

P_20170921_193521_vHDR_Auto.jpg
菲律賓菜的炸豬腳餐(Photo Credit: 詹家安於馬尼拉拍攝)

那為什麼中部馬尼拉地區對蔬菜的攝取可說是少之又少呢?網路上有馬尼拉人自嘲:「我們對蔬菜過敏」。我駐菲律賓外派政府人員也都在馬尼拉的馬卡蒂市,據觀察表示,菲律賓物產豐富,農產品種什麼長什麼,但大馬尼拉區沒有像台灣一樣的農會產銷系統,虧錢就寧可讓菜爛在田地中,造成大馬尼拉地區的蔬菜供應不穩,價格經常飛漲。他推估這可能是馬尼拉地區料理極少蔬菜含量的原因,因此若要增加蔬菜的產銷,未來台灣和菲律賓可以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這次筆者點了蔬菜燉蝦醬(pinakbet) ,包含茄子、四季豆、苦瓜(下圖左上)。而該餐廳有道對台灣人來說很特別的菜,是鹹紅豆泥。

P_20180811_122724_vHDR_Auto_HP.jpg
菲律賓快餐店內各式套餐任君選擇(Photo Credit: 詹家安)

小菲律賓區的菲律賓快餐點,有的不會主動拿出中文菜單。覺得很困難不知從何點起的話,初次到訪的台灣朋友也可以參考套餐的吃法。菲律賓菜對臺灣人普遍偏鹹,可以多點一些飯。

P_20180811_124208_vHDR_Auto.jpg
菲律賓小吃店的套餐大都新台幣100元起跳(Photo Credit: 詹家安)

甜點的部分,筆者走訪了其他小店,卻未能吃到菲律賓著名甜品Halo Halo或Turon,甚感遺憾。Halo Halo是一種把甜豆、果凍等東西一同摻在沾著煉奶的碎冰裡食用的菲律賓甜點,Turon則是炸香蕉捲。老闆娘表示菲律賓人到了臺灣,反而更喜歡吃臺灣的芒果冰,所以Halo Halo沒有再續進口。筆者二訪時,因是週間晚餐時間且適逢雨天,台北小菲律賓區的菲律賓餐廳竟全數提早打烊,或直接休息一天,建議有興趣的朋友週末且天氣晴朗時再去造訪,避免敗興而歸。

為了雙方的了解與認識,台灣需要菲律賓的企業家帶來其獨特的文化與美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人願意將菲律賓獨特的美食帶給台灣的朋友。例如曾經淡出台灣市場的菲律賓速食霸主Jollibee,傳聞很快會再度進軍台灣,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3則迴響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ASEAN PLUS 南洋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