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南洋 該覺醒的臺灣

[專題評論] 被忽略的南洋 該覺醒的臺灣

作者:黃奎博(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


「南洋」是中國自古拿來稱大約馬來半島、印尼群島等範圍的地方,但現在已經可以泛指東南亞地理區域了。

臺灣,地理上與「南洋」非常接近,經濟活動也非常密切,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是臺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及投資地之一。例如2013年台灣與東協貿易總值約913.7億美元,其中東協十國自臺灣進口之金額約587.7億美元,出口至臺灣金額約326億美元,貿易總額呈現向上攀升的趨勢。

ASEAN Summit
東協十國領袖2014年參加於緬甸首都奈比多舉辦的東協高峰會。(Photo Credit: ASEAN Website)

但是在政治上、心理上,臺灣與「南洋」卻是非常遙遠。政治上,東南亞國家謹守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或原則,對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採取「政經分離」的作法,經濟上只要不觸及「一中」紅線,對臺灣都張開雙臂歡迎,但一講到政治,就只能有實質的非官方關係了。

也有時候臺灣方面把東南亞部分國家的外勞輸出當成外交籌碼,炒短線的結果往往是讓自己後來在國際上做起事來更不方便,因為受要脅的東南亞國家可能會技術性地阻撓臺灣的努力。

Bagan_Shwezigon Pagoda_Stefan Munder_Flickr
緬甸蒲甘古城郊區的Shwezigon Pagoda。(Photo Credit: Stefan Munder@Flickr CC By 2.0)

心理上,臺灣始終把自己定位為東北亞的一員,與東南亞關係不深。雖然臺灣現在約50萬的外籍配偶中,來自東南亞的大約三成,而在臺灣有超過50萬的外勞,則絕大部分來自東南亞國家(人數上依序以印尼、越南、菲律賓最多),但是整體而言,臺灣在心理上還是沒有做好擁抱東南亞的準備。

甚至有些臺灣民眾對東南亞的人民抱持著莫名的優越感,忘了人人生而平等,來者是客(雖然他們多是被聘雇的藍領階層)的道理。

很遺憾的,前述種種因素都讓應該更了解、更親近「南洋」的臺灣政府與人民,有意無意地忽略或輕視了這些南邊的鄰居。

SG 1
位於東南亞的亞洲四小龍新加坡。(Photo Credit: Christopher Chan@Flickr CC by 2.0)

東南亞雖然沒有明顯的大國,但10個國家的聚合體發揮了以小搏大的力量,集體為各自在大國區域角力時找到了存在的利基。而且約莫這30年來,東南亞國家逐漸把東協當成一個公司在經營,時時求新求變,遇到困難(例如1990年代中期亞洲金融危機、2009年國際經濟衰退等)就勇敢面對,大膽轉型,雖然不能說盡如人意,但也一步步地將各國帶往康莊大道。

我們如何能更敞開心胸,去了解、親近東南亞的種種,開拓區域視野以面對詭譎多變的亞太區域合作新形勢,將是政府與民間有識之士共同的緊要課題之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